•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吃魚蝦會導致孩子性早熟嗎?

    流言說:南京一位兩歲女寶寶,醫生檢查發現乳房竟開始發育,卵泡也長了。原來,爸媽認為孩子吃魚蝦會聰明,從開始添加輔食后不久,每天喂魚蝦,還喝鯽魚湯。醫生說,人工養殖的淡水產品生長周期短,很可能是飼料中加了激素,孩子要慎吃。

    回答:

    兒童性早熟除了疾病等原因外,還可能與飲食不合理、營養過剩、能量過剩、亂吃補品有關。淡水養殖魚蝦沒有喂食激素的必要,喂食激素反而會加快這類動物的死亡。

    論證:

    性早熟分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的發生原因復雜,既可因顱內感染、外傷或腫瘤等器質性疾病,也可是找不到任何原因的所謂特發性的中樞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的病因也很多,但生殖腺腫瘤、腎上腺皮質增生癥或腫瘤是最主要的病因。所以不要胡亂懷疑食品,先要排除這些器質性病變。

    除了疾病等原因,性早熟還可能與飲食不合理、營養過剩、能量過剩、亂吃補品有關。前面說到的性早熟孩子都吃了牛初乳,如果深究下去,也許會發現他們的營養狀況太好了。臨床上也確實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肥胖兒童激素水平異常的現象,甚至有的小男孩的雌激素水平勝過成年婦女。還有些家長給孩子亂吃補品,甚至是成人補品,有的所謂的保健品連“藍帽子”都沒有,吃出問題也就很正常了。

    動物性食品與性早熟

    最常見的動物食品導致性早熟的典型說法包括避孕藥喂養的鱔魚和水產、打了激素的速生雞、催肥的豬以及上文提到的淡水養殖魚蝦。關于鱔魚喂避孕藥或者激素的問題,謠傳了很多年,后來人民網專門做了一期“求證”專欄進行的辟謠,結論是根本不可能喂避孕藥或者激素,否則鱔魚只會死得快。但有一點是真的,鱔魚小時候是蘿莉( 雌性),長大了就變身糕富帥(雄性),而且不需要任何外源性激素。

    關于速生雞很多人腦補出了打激素的段子,還煞有介事的說少吃雞翅根,因為那里是注射激素的地方。為啥一定是雞翅根呢?莫非是小時候種牛痘種多了?要是經常做皮試、打吊針,是不是編故事的時候會說是雞翅尖?

    實際上速生雞屬于“大快型白羽雞”,速生是良種選育和科學飼喂的結果,央視曝光的速生雞是濫用抗生素,跟激素沒有關系。如果真打激素或者喂激素,雞的健康狀況反而不好,和黃鱔是差不多的下場。

    排除和速生雞類似的良種選育和科學飼喂因素,“催肥”的豬倒確實有可能存在激素問題,不過不是性激素,而是β受體激動劑,屬于擬腎上腺素類藥物,也就是常說的瘦肉精。它的作用是提高蛋白合成效率,提高飼料轉化為肉的比率。

    目前我國是完全禁用,但肯定有人偷偷的違法使用,美國可以合法使用萊克多巴胺(安全性比克倫特羅高得多)。我國以前多次出現濫用瘦肉精(克倫特羅)導致的中毒,但是主要是肌肉震顫、心率異常等問題,跟性早熟是不相干的。

    如何看待性早熟患兒的增加?

    首先,現在醫生經常會發現某種疾病的患者增多了,直觀上感覺“出問題了”。但是,我們不能忘記“相關性不等于因果關系”。有個事件也許大家還有印象:某醫院掛條幅慶祝“祝賀住院病人突破4萬人次”。醫療保險尤其是新農合的普及使得就醫的比例增高;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診斷技術的提高也使得很多疾病更容易被發現,這都是表觀上疾病增加的原因,比如呼聲很高的甲狀腺疾病就不能排除這些因素而直接認為是碘鹽造成的。

    我做了一個推算。據文獻報道,兒童性早熟的發病率是1-2人/萬人,其中5-9歲女孩的發病率最高,約8人/萬人。估計北京2012年出生約20萬孩子,在總人口和生育率相對穩定的前提下,在幾年后的某個時間斷面,僅5-9歲的孩子就有約9×20×4=720人性早熟,這些孩子雖然會分散到不同醫院,但很可能會多個醫院重復就診,然后很可能在兒童醫院就會出現“平均一個月幾十個性早熟孩子”。(這還不考慮異地前來就醫的)

    建議

    如何規避性早熟風險?看到不少國內醫生建議不要吃雞肉、不要吃反季節蔬菜等各種不靠譜建議,也看到外國醫生的一些不靠譜的建議,比如素食主義。綜合來講,我覺得比較靠譜的有這么幾點:

    1、減少塑料制品使用。

    2、盡量不給孩子吃營養保健品(包括牛初乳),沒有“藍帽子”標識的決不能吃。

    3、從小培養孩子谷物、蔬菜、肉蛋奶的合理搭配,不要以為高蛋白才是好食品。

    4、不要讓孩子把果汁、飲料當水喝,口渴就喝白開水,避免能量攝入過多。

    5、多陪孩子玩耍、運動。

    6、家長如果有吃口服避孕藥的,一定放好了,孩子的好奇心是什么都敢翻出來吃的。

    7、如果出現性早熟跡象,要到正規醫院就診,不要盲目懷疑食物引起,首先考慮是否由疾病引起。


    • 發表于 2014-01-05 00:00
    • 閱讀 ( 103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