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說:據說一邊學習,一邊吸氧,能夠讓大腦運轉更快,精神更好,思維更敏捷,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答:
假。吸氧的益處只針對特定人群,對于考生沒有幫助。
論證:
說到吸氧,不得不先說說大腦的供能系統。腦細胞的能量供應形式有些特殊,他們僅能利用葡萄糖作為供能物質。葡萄糖在有氧環境中進行代謝,產生大量ATP(三磷酸腺苷,是人體內最直接的能源物質。一般來說,其他形式的能量都必須轉移到ATP里才能被細胞利用),供給大腦使用。以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和結構來看,葡萄糖的供給應該是足夠的,那么只要有足夠的氧氣,大腦的供能就不會不足,這大概就是考生家長拉著考生去吸氧的“理論基礎”吧。從這一點上來看,補足氧氣的確是無可厚非,但問題在于,考生真的需要那么多氧氣嗎?他們憑借自己的呼吸攝取不到足夠的氧氣嗎?
正常的呼吸
在正常的呼吸過程中,空氣通過氣管、支氣管層層深入,最終來到肺泡,與肺泡周圍血管中的血液(含氧量低)進行交換,其中空氣中的氧氣彌散到血液中,與血紅蛋白結合;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則彌散至肺泡當中,在接下來的呼氣過程中排出體外。
一般情況下,如果空氣中的氧氣含量足夠、肺部的通氣沒有什么障礙,肺泡沒有因為纖維化或者炎癥喪失氣體交換的功能,肺部血管也沒有栓塞等問題的話,僅僅依靠空氣中的氧氣就完全可以提供人體活動所需要的所有能量。由于大腦在人體器官中的重要地位,即使出現供氧不足,機體也會通過收縮四肢末梢血管的方式,優先供給大腦和內臟器官的血液。所以,只要考生身體健康,空氣中的氧氣又不過分稀薄的話,正常的呼吸過程完全可以給大腦提供足夠的氧氣。
誰需要吸氧
真正需要吸氧的人,大多出現在醫院里,或者是在家中靜養的慢性病患者。他們由于疾病、創傷等的原因,出現了血中氧氣含量不足的情況。常見的是肺部疾病的患者。這些患者由于肺部炎癥滲出、肺纖維化、肺栓塞等原因,肺部不能進行有效的氧合——換言之,就是進入肺部的氧氣不能完全進入到血液中去。這時候,通過吸氧增加吸入氣體內的氧氣含量,可以使得更多的氧氣進入血液當中,以防發生由于缺氧所導致的慢性臟器功能衰竭、心梗腦梗等問題。對一些受到重大外傷或手術術后的患者來講,由于機體處于應激狀態,耗氧量徒增,吸氧也可以防止組織器官供氧不足。
然而,對于一個正在備考的高考考生來講,如果并沒有肺部疾病,也沒有貧血或者受傷、手術術后等問題,自身呼吸所獲得的氧氣是足夠給全身供能的,多吸入的氧氣不僅無用,還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
多氧多傷身
作為一個健康的人,多吸氧不僅無用,而且還傷身。如果抽血進行對比的話,同一個人在吸氧時血中的氧氣含量會比正常呼吸時高出很多。這些多出來的氧并不會乖乖地呆在血紅蛋白周圍,而是會跑出來搞點破壞,造成所謂的“氧中毒”。很多接受高濃度高壓氧治療的人,會在很快的時間內出現類似肺炎的表現,這就是過多的氧氣對肺泡造成了損傷所致。還有一些人,在大量吸入氧氣后,出現了過度興奮,繼而進入昏迷,最終死亡,這則是氧氣對大腦造成了損害。更加可怕的是,嬰兒暖箱里的富氧環境,甚至可以導致新生兒視網膜損傷,造成視力損害甚至失明。這些損傷雖然機制仍不是非常明確,但氧自由基的氧化損傷、氧氣本身的毒性等都可能是導致氧中毒的罪魁禍首。
對于吸氧氣瓶的考生而言,雖然沒有暖箱或者高壓氧艙那樣的富氧環境,但長期的富氧狀態,也有造成組織器官的損傷的可能。為了不實際的愿望吸氧反而傷了身體,就得不償失了。
那些為了孩子能夠鯉魚跳龍門的家長,盡管心思是好的,但是強加給考生的氧氣,則沒什么用處,甚至還會損傷考生的身體。相比多余的氧氣,也許言語上的關懷,學習上的幫助和美味營養的飲食更有作用吧!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