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人類由水中來,經歷了一個名為“水猿”的階段?

    流言說:學術界一般認為,人類源自東非大陸。在那里,原始的人類開始與其它人科動物分離,出現自己獨特的特征,并在5萬至10萬年之間遷移出非洲,到達世界各地,成為現代人類的直接祖先。不過,歷史上也有一些學者提出一些別出心裁的觀點,認為人類由水中來,經歷了一個名為“水猿”的階段。水猿假說也曾被引入中國,在很多中文科普書中都能看到。

    回答:

    假。水猿假說是一個科學家提出的關于人類進化的假說,但是卻沒有按照學術界承認的方法發表正式的論文,接受檢驗。它從一開始起就只是在面向公眾傳播。因為水猿假說存在的內在矛盾,缺乏足夠的證據支撐,而且還和很多已有的科學證據矛盾,這一假說一直不被科學界認可。

    論證:

    水猿假說如何興起

    水猿假說的代表人物是英國海洋生物學家阿利斯特?哈代(Alister Hardy)。早在20世紀30年代,哈代就在思考人從水中來的可能性。但是直到1960年,他才在英國潛水協會的一次會議上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哈代的講話隨后被媒體斷章取義后廣為傳播,讓他覺得有必要仔細解釋一下。正好,科普雜志《新科學家》(The New Scientist)向他約稿,Hardy就利用這個機會,花了4頁的篇幅,詳細描述了他的假說。

    哈代在文章中寫道,陸地物種在進化的過程中,因為棲息地和食物不足,會逐漸向水中發展,并最終適應了水生環境。爬行動物中的海龜和海蛇,哺乳動物中鯨魚和海豹都是這樣的例子。他認為,人類在演變的過程中也經過了類似的階段。我們的祖先因陸地資源的限制,被迫進入淺海尋找食物。這些人類的祖先越來越適應海洋環境,變成了一種水生的哺乳動物。

    此后,水猿假說經過了一些修補。其中,一個重要的人物是電視編劇伊蓮?摩根(Elaine Morgan),她寫了多本暢銷書,介紹和推廣水猿假說。

    水猿假說認為,人類有一些和其它人科動物所沒有的特征,這些特征卻可以在水生動物身上被找到。這些特征包括:

    1、人類不像其它靈長動物一樣體被濃密的毛發,而水生哺乳動物因為需要減小水中的摩擦作用,體毛也很稀疏。

    2、為了彌補失去毛發帶來的熱量損失,水生哺乳動物有明顯的皮下脂肪層,這和人類相似。而其它靈長目動物都不具有明顯的皮下脂肪層。

    3、人類可以控制呼吸,可以暫時憋氣,這種特征可以幫助游泳和潛水。而且人類還有下沉的喉部(larynx)可以用嘴呼吸。而黑猩猩和大猩猩都不具備這些特點。

    另外,哈代還注意到,在古人類化石的歷史記錄中,存在著一片從800萬年前到400萬年前的空白。哈代認為,這段空白期也正是水猿存在的時間。水猿有可能成為大型海洋生物的食物,或是在熱帶海域里腐爛得尸骨無存,因此沒有留下任何化石。

    一直在否定,從未被接受

    然而,上面列出的理由只是水猿假說的動機,而非堅實的科學證據。如同一個人有犯罪動機并不代表他就是罪犯一樣,某種假說具有解釋現象的潛力也不代表它就是有意義的科學理論。

    如何判斷某個假說對現象的解釋是否成立呢?首先,這個理論假說必須自洽,不能自相矛盾。其次,這種假說要能解釋一些現有理論不能解釋的現象(或能更好地解釋這些現象),否則就會被奧卡姆剃刀剃掉。例如,如果人類的那些和海洋動物看似相似的特征的確無法用陸生進化史解釋,那么水猿假說就會被加上一些砝碼。最后,這種假說必須要有足夠的證據支持,并且不能和已有的證據矛盾。

    就這幾條標準而言,水猿假說一個也滿足不了。

    哈代并沒有注意到他羅列出的理由并不自洽。他認為,人類在排汗的過程中會損失大量的鹽分,而這種特征不能適應除了海洋以外的其它環境。但是,出汗同樣不是海洋動物的特征,這條理由并不符合人和海洋動物相似的大前提。

    除了不自洽以外,水猿假說一直缺乏證據。這個假說從來沒有被仔細地在學術雜志上進行闡述,也沒有接受科學共同體的檢驗。哈代本人作為一名海洋生物學家,并沒有在人類進化領域花費過多的精力。而此后的水假說的代表人物伊蓮·摩根更非學界中人。她有很好的講故事的技巧,可以讓廣泛地讓水猿理論在公眾中傳播,卻缺乏尋找科學證據的能力。

    其實,水猿理論不僅僅是一種缺乏證據的理論,而且還是一個被現有的證據證否的理論。在哈代的年代,人類進化史上的化石記錄還存在著大片空白,而且人類起源的年代也不確定。那時的古人類學家估計人類起源于1400萬年前左右。但是此后發展出的分子生物學技術把人類和黑猩猩的分離時間推后到了600萬年前。這樣,就從時間軸的一端壓縮了水猿存在的可能性。而在時間軸的另一端,很多古人類的化石在最近幾十年中被陸續發現,這些新發現的古人類都是陸棲動物。例如生活在440萬年前的地猿始祖種 (Ardipithecus ramidus)和32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阿爾法種(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這樣,留給水猿的時間就被壓縮到了短短的一百多萬年。但是,水猿假說列出的那些在水中進化出的特征很難在一兩百萬年之內完成。相反,有許多證據證明這些特征其實是陸生古人類在好幾百萬年里慢慢形成的。從化石記錄中可以清楚地發現,腦容量是逐漸增加的。直到400多萬年前,古人類的腦容量還不比黑猩猩大多少。

    哈代和摩根認為,直立行走也是水猿在水中進化出的能力,而根據出土的化石,440萬年前的地猿始祖種尚未進化出徹底的直立行走能力,他們還不能完全脫離林地生活。所以根據他哈代和摩根的理論,水猿不可能出現在地猿始祖種之前。而地猿始祖種之后的古人類化石記錄相對豐富,并且分散在整條時間軸上,同樣沒有為水猿保留一席之地。

    那些疑問如何解答?

    既然科學界長期以來并未接受水猿假說,而且過去半個世紀中被發現的古人類化石給了水猿假說以沉重的一擊,那么為什么人類會具有那么多近親物種并不存在的特征呢?其實,用已有的人類進化的理論,同樣可以很好地解釋這一現象。1997年,美國生物學家朗頓(John Langdon)在《人類進化學雜志》上發文,總結了對這些現象的解釋。

    為什么人類體表幾乎無毛?

    一般認為,人類在從樹林到草原以后,在捕獵的過程中需要良好的散熱能力,所以逐漸失去了濃密的體毛。事實上,并非所有可以在水里生活的哺乳動物都會出現體毛稀疏的特征,往往是那些需要在深海中作長距離游泳的哺乳動物才會脫去體毛,不過這些動物同時也會出現另外一些伴隨的極端特征,比如四肢退化,身體呈流線型。同時,一些適應了水生環境的動物(比如北極熊)還保留著他們的體毛。

    為什么人類有皮下脂肪層?

    水猿假說認為,海洋哺乳動物的皮下脂肪是用來保暖的。因為在海里的動物如果有大量的體毛,會增加游泳的阻力,所以就用皮下脂肪代替了體毛。不過,皮下脂肪的產生并非只有保暖一種用途,它也可以用來儲存能量,這些能量既可以被大腦所用,也可以讓人類長距離的遷移和奔跑。而且,因為皮下脂肪可以讓血管通過,所以人體可以通過調節血流量的方式來保暖或者散熱,而體毛中不可能存在血管,也就不具有這么靈活的體溫調節方式,這也是皮下脂肪比體毛占優勢的地方之一。

    為什么人類會控制呼吸?

    人類的呼吸是自主的,這是雙足行走的結果。僅僅利用下肢行走可以解放軀干上部的肌肉,用來控制呼吸。控制呼吸有選擇上的優勢,因為這為語言發音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 發表于 2014-01-20 00:00
    • 閱讀 ( 1025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