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為什么我們難以拒絕“垃圾食品”?

    眾所周知,我們身邊充斥著大量的“垃圾食品”,而盡管不少針對“垃圾食品”的說法(例如“垃圾食品”會致癌)都并沒有什么根據,但它們對健康有很大危害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這樣一來,很多人便會想盡辦法躲避日常生活中的“垃圾食品”,以規避由此帶來的健康風險。不過,相當一部分人都對“垃圾食品”十分熱愛,這究竟只是一種逐年累月養成的習慣,還是多種因素交雜而成的必然現象?我們不妨通過今天的這篇文章,來一起了解人們喜愛“垃圾食品”的原因。

    “垃圾食品”為什么對人有害?

    雖然直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人都對“垃圾食品”的概念知之甚少,但這并不妨礙科學界對此類食品有一個大致的定義。一般情況下,科學界會把營養物質比例失衡、長期食用能夠導致代謝紊亂、心血管疾病等嚴重后果的食物,統一歸為“不健康食物”,也就是我們所俗稱的“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之所以會嚴重危害人的健康,和它們通常所具有的三個特性(高(加工)糖含量、脂肪酸比例失衡、高鈉含量)密不可分。大量攝入以果糖為主的加工糖(它們通常會以“果葡糖漿”或“高果糖玉米糖漿”的“馬甲”出現在配料表之中)會擾亂人的能量代謝和食欲調節機制,從而讓人體對“吃飽”的判斷模糊,進而在不知不覺間攝入了超過身體所需的食物,同時也會使身體的代謝負擔加重;食物中脂肪酸比例的失衡不僅僅會增加心血管系統的“壓力”,還會間接對代謝造成不利影響;至于令不少人“喜聞樂見”的高鈉(鹽)食物,它們會通過干擾血壓平衡的維持,直接導致高血壓的發生。

    看到這里可能有人會問,為什么食品添加劑并沒有被歸為“垃圾食品”危害健康的特性?實際上,目前適量使用的絕大多數合法食品添加劑,對身體的危害通常可以忽略,而即使是少數在健康風險上有所爭議的食品添加劑(如食用色素、甜味劑),它們對身體有害和無害的證據相互混雜、質量參差不齊,所以一般難以判斷它們對身體的最終影響。

    為什么我們如此鐘愛“垃圾食品”?

    在現實生活之中,這樣的場景絕非少見——我們一邊時刻告誡自己“不要被‘垃圾食品’誘惑”,一邊卻會經常忍不住“飽餐”一頓“垃圾食品”。這樣的矛盾,固然可以用定力不足等原因來解釋,不過實際上,我們喜歡“垃圾食品”,倒和自身定力并沒有太大關系,更多地是外界因素和身體內因素綜合起來的結果。一般情況下,下列幾種因素往往會導致你在面對“誘惑”時放棄“抵抗”,選擇用“垃圾食品”來作為主食:

    • 烹制食品的時間不足:顯而易見的是,自己所烹制的食品,其營養價值要遠遠好于從外面購買來的各種加工食品,這主要是因為加工食品為了吸引顧客購買,通常配方會傾向于含有更多的加工糖、鹽、飽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不少有力的研究證據表明,加班、工作緊張等因素會通過縮短人們可以用在烹飪上的時間,從而“逼迫”人們由自己烹飪食物轉為購買快餐;而更加糟糕的是,在辦公場所等地點周圍分布的快餐店的食物(自然也包括可以在辦公場所輕松獲得的“外賣”),其為“垃圾食品”的可能性要較在其他位置買到的食物明顯更高。除此之外,在辦公場所等“非常規”就餐地點就餐,本身就會提高人們選擇“垃圾食品”的可能性

    • 廣告宣傳的影響:我們在生活中難免會見到各種各樣的食物廣告,不過少有人想到的是,食物廣告其實也可以對人們的就餐行為產生深刻的影響,且無論是孩童還是大人都會“中招”。而具體到我們身邊,由于“垃圾食品”生產廠商在廣告方面的投入更大,廣告的覆蓋面積和出現頻次更廣,因此它們對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的影響不容忽視,甚至于很多人會直接受到這些廣告影響,而在選擇訂餐時更傾向于選擇廣告所示的“垃圾食品”。“垃圾食品”的廣告宣傳所帶來的另一個影響即是,兒童在看了此類廣告之后,一般會在不經意間對食物的風味等指標更加注重,并直接產生與廣告密切相關的饑餓感。

    • “視覺饑餓”和“饑餓效應”:“視覺饑餓”是指人們在看到食物的圖片(尤其是美食的圖片,或是經過仔細修繕后看起來十分誘人的食物圖片)時,視覺信號會在傳達到大腦后刺激腦內負責能量代謝和食欲的區域,從而直接產生食欲的現象,盡管它直到不久之前才被研究透徹,但依然不妨礙它在食欲調節機制中占據了一定地位。鑒于不少人在社交網絡或是媒體中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深夜報社”(指在夜間突然看到他人分享的美食圖片或視頻)現象,“視覺饑餓”的意義不可謂不重要。與此同時,人們在饑餓之時,經常會在饑餓感的驅動之下,主動放棄選擇食物時的“理性”,從而進食大量“垃圾食品”,這樣的“饑餓效應”同樣也是影響人們進食“垃圾食品”的一個重要因素。

    如何避免“垃圾食品”的威脅?

    既然我們早已明確了各類“垃圾食品”對身體的危害,那么盡量避免因一時沖動而攝入垃圾食品,這一點無疑十分必要。而要想成功做到這一點,僅僅有強大的意志力可能遠遠不夠,畢竟攝入“垃圾食品”不僅僅取決于意志,還是很多生理和心理因素共同結合所造就的。下面的這些策略,可能會對減少“垃圾食品”的攝入有一定幫助:

    • 避免受周邊“垃圾食品”氛圍(如廣告、家中存放的大量“垃圾食品”、同事或朋友喜愛“垃圾食品”的習慣等)的渲染,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和社會交際,從而讓你“籠罩”在健康食品的“氛圍之中”;

    • 盡量不要因工作而犧牲自己的就餐時間,如果的確因為工作繁忙而無法保證足夠的就餐時間,那么你至少應該在身邊備上一份健康的餐食,而不是靠外賣和快餐店解決問題;

    • 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視覺饑餓”效應,夜間訪問社交媒體等可能出現“深夜報社”的媒體時應格外小心,同時最好給朋友們傳達“我不喜歡‘深夜報社’在身邊出現”的信號;

    • 僅在你真的很餓的時候進食,因為有時看起來很嚴重的“饑餓感”,其實是身體受其他因素影響而產生的不恰當的信號,而倘若在此時進食大量食物,那么你前期的努力很可能會因此白費。

    • 發表于 2017-01-21 00:00
    • 閱讀 ( 812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