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西游記中最神秘之地:沒有妖怪也不在取經劫難中

    動靜真如六丈身,蓮花云里一尊神。

    靈臺方寸祥云至,雪下修來第一真。

    佛祖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自那混沌分時,天開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萬物盡皆生。萬物有走獸飛禽,走獸以麒麟為之長,飛禽以鳳凰為之長。那鳳凰又得交合之氣,育生孔雀、大鵬。孔雀出世之時最惡,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頂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

    好了,這段話說出了一個我們平時忽略的事實呀。

    原來,如來佛祖最早的時候不是在靈山,而是在雪山修行的啊。

    看佛祖的描述,靈山最早應該是孔雀的修行道場,后來她把佛祖吞下,佛祖就在孔雀的肚子里來到了靈山。然后,佛祖降服孔雀,占領靈山,又封了孔雀為大明王菩薩。

    靈山的事情咱們就不提了,今天呢,主要跟大家聊聊雪山的事。

    說起佛祖修行的雪山,一定是天真地秀、日精月華的風水寶地。可是奇怪的是,吳承恩的《西游記》中,怎么沒有記載唐僧師徒是如何爬雪山的呢?

    或許有人說,這說明唐僧師徒根本沒有走這條路線啊。

    我告訴大家,不對。

    那是因為,雪山不在81難之數。因為那里沒有妖怪,于是被吳承恩略過了。

    但是沒有妖怪,不代表沒有故事啊。

    唐僧有一本《大唐西域記》,是他自述,他弟子辯機執筆完成的。那本書里,說了他的取經路線圖,其中就有大雪山這一關。

    具體說,大雪山的位置基本上就是在阿富汗境內的興都庫什山。

    無獨有偶,元朝時期丘處機西行去見成吉思汗的時候,率領弟子們也曾經翻越了這座雪山。更巧的是,丘處機的弟子李志常也把師父的事跡寫成了一本《西游記》,其中還對西域雪山做了重點介紹呢。

    那么,回過頭來我們說,唐僧在大雪山是不是有什么奇遇呢?

    當然,佛祖修行的道場,既入寶山,豈能空手而回?

    下面咱們就具體說說。

    1  唐僧雪山奇遇記:一個來自上古的燃燈古佛的忠實粉絲

    大家記得吧,唐僧在烏斯藏界的浮屠山,遇到世外高人烏巢禪師,傳授他一部《心經》,我們說,這本書,別看只有270字,卻是修真之總經,作佛之會門。那么在唐僧師徒過雪山的時候,《心經》可是派上了大用場呢。

    在大雪山,豬八戒就開始抱怨,師父啊,那火焰山那么熱,大雪山又這么冷。看看附近有沒有什么妖精,拿著扇子快把這大雪山給扇走吧。

    悟空道:你這呆子,沒有妖怪,你還找起妖怪來了。依我看,這座雪山乃是大德修行的好地界,斷不會有什么妖怪的。

    還真讓悟空說對了。

    這座雪山就是佛祖如來上靈山之前修行的道場。

    許多的大德隱士,都在此山中清修和苦修。

    雪山道路崎嶇,只能步行。

    走著走著,唐僧腳下不知道被什么拌了一下,一下摔倒了。

    定睛一看呢,呀!雪地里原來坐著一個人,看樣子是給凍挺了。

    悟空過來一看,說道:師父,是個頭陀,早已經死了。

    唐僧說,既然是修行之人,待為師念誦《心經》超度他一番。

    唐僧就地打坐,對著凍僵的頭陀開始誦讀《心經》。

    為了表達對《心經》的無上崇敬之心,不敢有絲毫刪減,故全文誦讀如下:

    “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接下來,奇跡發生了。

    就在唐僧《心經》誦讀聲中,那個凍僵的頭陀居然醒了。

    這下八戒可高興了。說道,師父,你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啊。

    唐僧、悟空當然也非常高興。

    把頭陀扶起坐好,頭陀睜眼就說:請問,釋加牟尼佛祖入世了?

    唐僧說道:是入世了,可是又已經出世了啊。

    頭陀面色疑惑,自言自語道:燃燈祖師當時開示我,后世佛祖就應該在這座雪山入世啊。

    唐僧說:不要急,慢慢跟我們講講你的故事吧。

    原來,這個頭陀居然是來源于上古時期的一個佛教信徒,他本來想追隨燃燈古佛,希望成為燃燈的弟子。可是那時候已經到了上古佛教的末法時期。他得到燃燈古佛開示,讓他等著下一個佛祖入世。并且給他指引了大雪山這個下任佛祖的道場。頭陀于是就在這大雪山中入定了。

    本來說,釋加牟尼佛祖的確是在雪山中修行。就在他成佛之后呢,應該會佛光普照,這樣整個雪山中有了感應,頭陀也就會醒來了。可就在這個時候,也是非常巧,恰好孔雀在吃人。孔雀一口就把五六十里之內的人全吃到肚子里去,這其中也包括雪山中剛剛修行出關的如來佛祖。這樣,佛祖上了靈山,而雪山中深埋的頭陀卻錯過了一次佛光普照醒來的機會。

    如今,唐僧通過誦讀《心經》,無上感應力讓頭陀醒來。結果呢,如來佛祖也不再住世了,頭陀說,那就算了,我繼續等下一任佛祖入世吧。

    唐僧說:下一任佛祖又是幾十億年啊。我看不如這樣,你跟我修行吧。

    悟空也說:我師父本是如來佛祖座下的二弟子金蟬子,也是大德高僧。你又何必舍近求遠呢?

    頭陀說,那也行,我就跟著你去西天取經去吧。

    唐僧道:西天取經你就別去了,你年紀太大了些(大概幾十億歲?)。我看不如這樣,你可以去東土大唐重新投胎,等我取經回來,你也應該成年,到時候,你做我的弟子可好?

    頭陀說:也好,一切就聽師父安排。

    唐僧說:你就去東土大唐皇家投胎。就在長安城中,最大的大紅城墻的院子就是。

    頭陀按照唐僧的指示,圓寂了。他的魂魄,奔長安城而去。

    2  糊涂頭陀迷失了本性:陰差陽錯投錯了胎

    四維世界的時間是一個單行道。人生如白駒過隙,時光似過眼云煙。一轉眼就是14年的光景。14年啊,唐僧終于完成了偉大的取經任務。

    對了,大家知道,為什么取經一定要14年完成嗎?

    其實在《西游記》中,觀音菩薩告訴我們了,這個叫做“一藏之數”。一藏之數是多少呢?就是5048。

    《西游記》中,這個數字經常出現。

    大乘真經是“三藏”,就是5048的3倍,15144卷。迦葉、阿南傳經時,從三藏中各挑幾卷,所傳經卷一共是5048卷,即一藏之數。再比如,豬八戒的九齒釘耙與沙僧的降魔寶杖的重量都是5048斤,都是一藏之數。

    那么,按照農歷一年360天計算,5048天恰好就是14年差8天!(好神奇哦)。

    所以,唐僧眾人到了靈山的時候是差8天就到了一藏之數。如來讓八大金剛護送唐僧師徒去大唐,然后回到靈山,前后時間正好8天,滿足了一藏之數。

    還有,唐僧法號就叫“唐三藏”,所以滿足三藏之數。取經團成員中,唯有孫悟空似乎跟一藏之數沒有關系,他的金箍棒是13500斤,跟他相巧合的是通天河的老鱉,歲數是1350歲(貌似野生妖精中歲數最大的哦)。所以,恰恰是老鱉讓取經團翻了船。

    孫悟空才會說,蓋天地不全,這經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應不全之奧妙也,豈人力所能與耶!

    從這點上看,佛家講究的是一個“不生不滅真如行滿”,而道家講究的是一個“天地不全萬流歸宗”。

    這樣看來,悟空實實在在是一個道教本體,所以他雖然修成了斗戰勝佛,但保留了修煉“混元至仙”的靈根。

    說了這么多,就是為了告訴大家,取經14年的真正原因就是講究一個功德圓滿。那么,14年過去了,那個投胎的頭陀呢?也應該是14歲了吧。

    這不,唐僧回到大唐,安排好經書,就來找李世民要徒弟了。

    唐僧進宮后,李世民問:御弟,今天怎么這么閑在?

    唐僧就把雪山前情如此這般說了一遍。李世民不住點頭。哦,原來還有這樣一段奇遇。

    唐僧就說:陛下啊,快查查某年某月出生的皇子吧。

    李世民想了想說道:沒有那年出生的皇子啊。別說皇子,連公主都沒有啊。

    唐僧說:這不對呀陛下,不應該啊。要不你找管事房的來問問。

    李世民說:朕的兒女哪年出生這還能記錯嗎?

    唐僧一想,皇上說的也有道理。

    既然皇宮找不到自己的徒弟,那就只好先這樣吧。

    等回到寺里,夜晚,唐僧打開智慧之眼,遍照京城。終于明白了。原來,當年那個頭陀投錯了胎。他是一個路癡,結果投到了尉遲恭的弟弟尉遲敬宗的家里。

    3  此子名叫尉遲基,字弘道。

    唐僧終于找到了了自己的好徒弟。第二天,他就去拜訪尉遲敬宗。

    到了尉遲家,唐僧說明來意。

    尉遲老英雄當然挺客氣,因為唐僧是名人,又是御弟,大家都會敬讓幾分。一聽說唐僧要讓自己的兒子跟他去出家,尉遲敬宗面有難色,說道:也是我管教不嚴,這個小子可不像一個修行的材料。他是天天吃喝玩樂的這么一個人,我都管不了他啊。

    既然沒有談妥,唐僧只好告別回去。扭頭他就去找唐太宗了。然后告訴太宗皇帝,這個孩子只是暫時迷失了本性,等我給他打開智眼他就全明白了。我看不如這樣,就讓他代替您出家,這樣他的父親也就不好攔阻了。

    就這樣,皇帝帶著秦叔寶、尉遲恭一起到尉遲敬宗家里當說客。

    尉遲敬宗一看就明白了,替皇帝出家,不答應是抗旨啊。再說了,來了這么多大佬,不能不給面子啊。他就說行,把兒子叫出來商量商量吧。

    原來,這個尉遲弘道是一個小花花公子,海上飄來撥浪鼓,浪蕩江湖一個小玩鬧。他是好吃,好玩,還好色。一說出家,他是死活不同意。后來大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后這孩子明白了,不出家,就殺頭。

    ?既然這樣,那就出家吧。他提出一個條件,出家也行,但要帶著家里吃的玩的,還要帶著女眷們。

    唐太宗按照唐僧的囑咐,不管什么條件,都先答應下來再說。

    就這樣,尉遲弘道終于答應出家了。

    出家那天,尉遲弘道帶著三輛馬車,拉著廚子,美女,美食,一路上浩浩蕩蕩奔寺廟而去。

    寺廟那頭,唐僧派出許多僧人半路上敲鑼打鼓地迎接,場面非常熱鬧。

    就在這場歡迎儀式上,唐僧暗中做法,讓尉遲弘道打開了智慧之眼,他才發現,媽呀!自己原來就是14年前西域雪山中的那個上古頭陀啊?于是,他果斷打發三輛馬車回家去。自己一個人,跟著唐僧入了寺廟。

    此后,唐僧給弟子起法號窺基。

    后來,為了紀念窺基法師的三駕馬車,歷史上稱其為“三車和尚”。

    歷史大學堂團隊作品   文:風林秀

    • 發表于 2017-01-09 00:00
    • 閱讀 ( 1341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