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臨近年關,為何打車如此艱難?

    2017年春運,為什么用APP叫車變得很難、很貴?這個問題最近在網上炒的很熱,甚至有人用了中美的文化理念差異,以此來分析中美APP產品和運營思維的不同,從而說明中國的網約車APP叫車變得困難、變貴的原因。

    這樣的分析,首先,完全忽視了2017年春運,中國網約車行業物理世界的巨大變化,邏輯上存在難以忍受的漏洞。

    第二,中國多數出租車司機師傅的訂單仍主要來自揚招,滴滴只是補充,因此需要實行搶單模式。吸引由于牌照管控而嚴重供不應求出租車運力接單,與調度全部訂單來自網約的專快車司機是大相徑庭的。這才是差異的核心,不是中美產品經理文化不同。從Uber加州找個產品經理來中國做出租車,他也沒法用強勢派單+系統定價搞定的。沒有仔細思考商業模式和司機生態的本質不同,貿然發揮到中美兩國過馬路方式不同、中西醫等等等等,這不是不接地氣,而是不懂裝懂。

    我們先來溯源,說一說互聯網的產品和運營思維的本質。

    任何互聯網產品在設計之初,都需要上帝的視角,這個視角將通過看清產品每一個相關方的角色,然后賦予每個角色相應的功能和權限。

    具體到網約車產品,上帝視角主要是要看清車輛、乘客、平臺方,規范這三個角色在產品中的定位、功能,以及相應的權限。

    網約車產品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平臺能夠撮合乘客與車輛,讓盡可能多的乘客能夠出行,同時讓車輛盡可能少地空駛。因此,不管在產品原創設計理念,還是日常運營規則設置上,是搶單還是派單,加價是用戶可選還是平臺設定等等,都應該是為了達到以上最終目標。

    如何達到終極目標?網約車的產品和運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弄清楚物理世界中車輛和乘客的實際情況。其實,這一點對于包括網約車在內的所有O2O行業都適用,要連接online與offline,首先得要把offline實際情況弄清楚,物理世界的痛點在哪里、真實的需求在哪里等,然后才能用互聯網切入改造、進化、重塑。

    乘客、車輛的真實現狀(Offline),最終決定了網約車的產品和運營(Online)。

    現在回到之前的問題,為什么2017年春運,在中國用APP叫車變得很難,而且很貴?到底是online產品和運營出了問題?還是offline出現了巨大變量?

    此前,網上有人分析,主要是以滴滴為代表的網約車APP出了問題,產品底層設計理念、運營思維上存在“原罪”,比如,搶單而非派單的原始產品設計,最終導致今年春運期間,網約車無法經受大考,變得很難叫車,而且很貴。

    今年1月以來,在上海等一線城市,確實用APP叫車變得很貴。在上海等一線城市,不僅是滴滴,神州、易道,就連“地頭蛇”首汽約車等,大量乘客都遭遇了一不好叫車,二叫車往往就會遇上動態調價,變得很貴。

    從邏輯上來說,如果中國網約車APP在產品設計理念上存在“原罪”,既然是“原罪”,應該只要遇上乘客需求爆發的春運,都會發作才對,但是,為什么中國的網約車在2016年春運,不管是產品還是運營上都好好的?而獨獨在2017年春運發揮失常了呢?

    對比2016年春運、2017年春運,中國網約車APP,產品還是基本同樣的產品,運營策略上動態調價也都客觀存在,這說明Online端基本沒有什么變化,

    既然Online端找不到原因,對比2016年春運、2017年春運,Offline端是否存在變量?

    首先,我們來分析乘客出行需求,較之2016年,2017年春運乘客出行需求更加旺盛。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春運期間道路交通承載25.2億人次出行,鐵路3.56億人次;民航5830萬人次;水運4350萬人次。道路交通占據春運運力的84.6%,壓力最大,也最為分散。

    第二,我們來分析車輛供應,較之2016年,2017年春運,上海等一線城市的網約車運力呈現大幅下降。

    這是媒體報道中的一張圖,從這張圖不難看出,上海等一線城市網約車運力下降的節點,一是網約車新政出臺,一是春節來臨。

    上海等一線城市網約車新政塵埃落定之后,本地戶口、本地車牌的要求,讓很多司機萌生退意,謀劃著回到老家,或者去別的城市開車。2017年年初以來,新聞報道上,上海等一線城市的交通運管部門,加大了在交通口岸對于網約車的抓車力度,更讓許多外地司機堅定了離開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念頭。而隨著春節來臨,很多司機趁著回家過年,也就順其自然地離開了上海等一線城市,這讓網約車運力陡然下降。

    在乘客需求呈現爆發增長,而車輛運力陡然下降的情況下,Offline出現了巨大變量,而Online端沒有變動,自然就導致了今年春運以來,中國網約車APP叫車變得困難,而且動輒就遇上高倍數的動態調價。

    相比而言,成都、深圳等網約車新政相對寬松的城市,今年春運并沒有出現上海等一線城市這樣的打車難、打車貴的情況,也從側面應證了上海等一線城市打車難、打車貴的主要原因。

    而且,對于上海等一線城市的乘客而言,只怕今年春運過后,未來出行打車難、打車貴,將成為一種生活新常態。

    在政策的高壓之下,中國網約車運力剛性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用文化、理念差異分析Online端的產品思維、運營策略,是不是讓人感覺非常Simple、Na?ve?!

    正所謂,溫飽都成問題了,有人卻在高談闊論如何讓飯菜色香味俱全。

    每個人都希望出行能夠便捷、便宜、服務好、有尊嚴,但是首先,最重要的,得有車來接上你對不對?

    雖說不以成敗論英雄,但是,經過數輪較量之后,Uber中國最終被滴滴收購,已經是中國網約車行業中,Online一端絕對不能忽視Offline一端的最好例證。

    至于,中美文化、理念差異,也不是不能談論。美國人崇尚精英治國,其他人快樂盲從即可;中國人普遍認為治國尤如小烹,每個人都有治國的雄心壯志。兩者之間孰優孰劣?放到上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東西方的文化、理念差異,東風拂面、西風漸進,每個階段都有強者和弱者,并沒有絕對的誰好、誰壞,誰更先進、誰更落后。

    不管通過和平貿易還是戰爭掠奪,在持續交流當中,東西方一直都在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進化當中。不管是不是做互聯網行業,認清物理世界的現實,讓文化、理念來首先適應現實、然后再來進化、改造、重塑現實,應該是東西方都應有的入世準則吧。

    • 發表于 2017-01-22 00:00
    • 閱讀 ( 74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