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春節電影看什么?這個清單絕對夠!

    在家葛優躺の社長

    春節是一個合家團圓的日子。

    無論你身在他鄉,還是遠居他國;

    無論你是高貴、富有,還是貧窮、卑賤;

    你都要在春節前夕回家與親人重逢。

    因為家庭既是人生的起點,又是人生的終點。

    天真無邪的童年,歡笑挑蕩的青春,穩健守誠的中年,淡然豁達的晚年,都離不開家庭的呵護和關照。

    它是充滿溫情的棲息之地,是漫漫人生長路上的避風港灣。無論是大年夜里繽紛的焰火,熱鬧的團圓飯,都能給予我們的微小而又泥足珍貴的幸福。

    那“過年”到底是種什么樣的體驗呢?

    電影過年關鍵詞之一:回家。

    前幾天,我看到新聞說今年是最難買車票的一年。
    這么多年過去了,春運回家之路依舊艱難,但人們從來也沒有停下回家的腳步。

    每一年的春運,都會發生無數個悲歡離合的故事,似真似幻。

    怪不得有人說,沒有經歷過春運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歸途列車》

    爛番茄 100%好評,斬獲多項國際大獎

    2010年的《歸途列車》,不但獲得了艾美獎最佳紀錄片和最佳長篇商業報道兩項大獎,

    《紐約時報》甚至將它評為2010年度圣丹斯電影節中最杰出作品之一。

    導演圍繞“過年回家”的主題,講述了四川農民張昌華和陳素琴夫婦一家的故事。
    該片不但記錄了2008年春運期間因雪災而陷于癱瘓的廣州火車站,六十萬人被迫滯留的“壯觀場面”,還對拍攝對象一家進行了深入而細致的刻畫。
    主人公一句“如果一家人連春節都不能團圓,那活著還有什么意思?”,猶如一把剪刀刺痛每個觀者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一年到頭》

    豆瓣8.2分,國產小成本電影中的驚喜之作

    在過年回家的故事中,電影探討了民工討薪,醫療事故,打假,升學考試,公款消費等眾多重要民生問題。
    民工、大夫、老師....不同階層的蕓蕓眾生侵染在紛雜的社會中,太多的事情會考驗我們的良心。
    而結尾處響起的藍蓮花 ,讓觀眾濕了眼睛.沒有什么能夠阻擋,人們對回家的向往。
    片子里講的都是小人物的生活,講的都是我們社會中的瑣事,看完后會讓你有一種觸動的感覺。

    《返鄉潮:2009年春節廣州站紀實》

    以日本人的視角,直擊中國春運最真實的一面

    這部由日本NHK電視臺制作的紀錄片,非常值得一看。
    片中有著日本電視劇里面一貫的對于情感細節的描述,記錄著在春運最大的戰場之一廣州站里面幾個平凡人的經歷,感受由此而及的春運的艱辛與溫情。

    全球經濟危機陰影下的廣州火車站,帶著形形色色人生故事,和大包小包返鄉禮品的人們,海嘯般涌向這里。
    20萬人潮洶涌的車站廣場上,乘車率300%的爆滿車廂里,上演的是在經濟蕭條中,依然滿懷致富夢想,頑強求生的打工人,滿載淚水、歡笑和意外的人生戲劇。

    《人在囧途》

    一個有關于“回家”的奇幻故事

    相比較續集《泰囧》在制作上的成熟,《人在囧途》雖然有著這樣那樣的不足,但卻并不妨礙它成為春運題材中的一枝獨秀。

    導演以一種非常搞笑幽默的方式,來表現了很多沉重的社會問題,春運難,可憐孤兒,人情味淡薄等等,很諷刺,也很心酸。

    此外,《人在囧途》 還被看做是一個奇幻故事。

    因為這個故事里,小三是不鬧的,老婆是不介意丈夫不忠的,老師是肯為學生上街乞討的,售票員是可以為了找錢包的失主跑遍所有旅館的,農民被撞了之后是不要錢的。
    這些已經消失的,大概就是人們所懷念的吧。

    《到阜陽六百里》

    人生為了回家,但終究還是離開了家

    這是一部近似紀錄手段的影片,里面的每個人物都無比真實。

    它講述了在上海的阜陽籍底層小人物們的生活現狀,準確地說,是活著的樣子。生活和活著是兩個概念。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活著,不管你情愿不情愿。

    也許我們沒有狼狽到片中人物的程度,但片中人物在窘迫的境遇下的悲慟、無奈、狡黠、尷尬、捉襟見肘,存在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生活就是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得繼續活著。

    該片不僅在2011年上海電影節“亞洲新人獎”單元大放異彩,并獲得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包括最佳劇情片在內的多個重要獎項。

    電影過年關鍵詞之二:團圓。

    春運高潮中的一票難求之勢,實乃驚天地泣鬼神,然而,過年回家可遠不止春運,回到家了,一家人團圓,吃著親人親手燒制的飯菜,才叫年。

    正所謂你歸或不歸,家都在等;你過或不過,歲都在長;你笑或不笑,年都在過。
    所以想過它一個逍遙自在的年,團圓,才是必須的。

    《飲食男女》


    煎炒烹炸產生的日常美

    油鍋的嘶嘶聲、砧板上的菜蔬鮮肉、燉盅里的老火湯,從畫面到聲響都絲絲入扣,遠遠勝過許多美食紀錄片里刻意營造出來的大餐氛圍。

    在李安的故事里,他描繪了渴望自由與獨立的年輕人與觀念傳統的舊時家庭觀念之間的沖突。

    起頭的溫馨總不過片刻,很快他就通過細節一點點引爆那些潛藏的炸藥——

    兒子有個親密的男友、外籍媳婦受不了老頭的生活習慣。爆炸聲響起后,有人前進有人退守。

    父與子的話題在西方電影乃至早期戲劇中很常見,而李安的東方視角更為人性。

    他在衰老與青壯之間,在文化隔閡與價值觀沖突之中,用含蓄的情感來調和對撞的兩種力量。

    《過年》


    所謂為人父母,所謂為人兒女...

    這是一部1991年上映的由黃健中導演的老電影,趙麗蓉和李保田兩位老戲骨飾演的父母角色要把“各懷鬼胎”的眾兒女團結到年夜飯上,享受天倫之樂。

    除了展現九十年代初的時代風貌外,這部影片著重表現了“過年”所包含的遺風陋俗。

    婆媳關系、翁婿關系的物質化,兄弟姐們間交流中的虛情假意與爾虞我詐,以及夫妻間因過年而產生的內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說到底,一到過年,老人們是最辛苦的,最無奈的,卻又最渴望歡樂的。

    而過年的內涵也在于,以歡樂祥和的形式,讓擁有同一族血脈的親人達到外在的融合。

    《過年回家》


    本片拿到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也捧紅了李冰冰。

    相較于其他的過年題材,這部電影里的故事顯得有些特殊——

    在一則姐妹相殘悲劇的十七年之后,這個家庭該如何重新聚合?沖突慘烈,彌合也艱難。

    對于年少無知的寬容與理解,成為這個家庭的父母在農歷春節這一時刻面臨的最重要的課題。

    這是導演第一部國內公映影片,影像的沉郁中容納了“第六代第一人”的直擊生活的生猛與細膩的人情人性。

    《滿漢全席》

    情節簡而不俗,笑料針針見血

    第一次看這部片子,是小時候某次過年的春晚之后。

    大人們酒足飯飽之后半夢半醒,小孩子們卻正在興頭上。藏好剛剛打劫的紅包,然后搬著小板凳擠在電視機前面仔細的在喧囂中分辨著電影里的對白。

    那時年紀小,看電視只要熱鬧,配樂喜慶,就是好看。笑啊笑啊,劇情全然沒記住,卻在飽足了年夜飯之后,被當年覺得「只應天上有」的美食又饞出了口水。

    徐克輕輕巧巧地把在感官轟炸中已經審美疲勞的觀眾帶出了色香味形的藩籬,而領略到烹飪的“意”的境界,可謂余音繞梁。

    而在烹飪當中包含的,是代表團圓的年夜飯,這過年中最重要,最不能缺少的儀式。

    《舌尖上的新年》

    它上映時,爆米花在電影院門前,羞愧的低下了頭

    過年的美食之所以有特殊的重要性,在于它會烙在每個人的味蕾上,成為我們記憶最深處的一部分。

    團圓飯上,看著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食物,回想這一年的味道,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團圓飯上,也必定是吃貨的天堂。獨自在異鄉的你,想起媽媽親手包的餃子,是不是覺得錐心的虐胃?

    《舌尖上的中國》原班人馬打造的這部賀歲片,從“重回時間”、“尋找年味兒”出發,將透過中國廣袤大地上奇絕的年貨食物,串接一個個新年故事,實乃過年“解餓”良藥。

    電影過年關鍵詞之三:歡慶。

    過年對于每個人來說,不管幸與不幸,那滋味與記憶都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年要過。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幸與不幸回家過年,過年與其說是團聚,不如說是此世里生命聯結的一次又一次感恩慶典。

    所以只要大年三十的時鐘一敲響,中國人就會暫時放下愁苦,忘記仇恨,叫上親戚、朋友、兒時的玩伴,初戀的情人,開啟人生最歡樂的模式。

    《家有喜事》(92版)

    不瘋魔,不成活

    1992年的《家有喜事》,是香港喜劇電影史上最杰出最成功的喜劇之一。

    它所帶給我們的歡樂、感動,現在回味起來雖覺得有些淺薄,但環環相扣的劇情、集中細密的笑點轟炸、適當的煽情,還是在影迷的心中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周星馳、張曼玉、黃百鳴、張國榮、吳君如...

    如今再想湊齊這些名字一起演戲,已經再無可能了。

    但影片為我們塑造的一個個歡樂的角色,都十分經典,哪一對都有各自的萌點。

    而觀望現在的喜劇,再也難做到這樣的效果。

    《天下無賊》


    IC、IB、IA卡,統統都拿出來!

    影片的男女主角是一對專行偷拐扒騙的鴛鴦大盜,王薄(劉德華)和王麗(劉若英)。

    王麗因為懷了王薄的孩子,而想收手過正常人生活。途中經過正在修建中的廟宇,她動念想要「認認真真的燒一炷香」,因而與自小修廟、連自己究竟幾歲都不太清楚的傻根(王寶強)結緣。

    與以往的搞笑不同,馮導這次拿一群社會底層的人說事兒,開始更多的關注人性的善與惡,是與非,溫情與殘酷,愛與死別,母性與痛苦。

    這也讓整個故事的立意層次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笑笑笑》

    頓覺眼前生意滿,須知世上苦人多

    著名導演李萍倩的晚期佳作,講述一位父親與其家庭在生存與顏面間的搖擺與斗爭。

    慘淡世道的細膩描摹中仍生機不失、樂而不俗,在生動活潑中又可見早年“神州派”“寓教于樂”的創作傾向。

    主題與人物的重要組成——相聲作為關鍵形式元素反復出現,清新精彩,生動活潑,樂而不俗,細節豐富,老戲骨鮑方塑造出一個樂觀、親切的父親形象,溫馨感人。

    《中國新年:全球最大慶典》

    這是外媒對中國春節最深入的一次記錄

    由英國BBC電視臺制作的紀錄片充滿了“歡慶的年味”,它以宏大的視角,講述了發生在中國廣袤土地上的春節故事和豐富多彩的春節習俗。

    五位英國主持人沉浸在中國新年中的特殊體驗,這部紀錄片播出之后,在國內外引發了極大關注。 

    為了拍著這不紀錄片,英國劇組跨越了中國10個省市,做了大量的研究。 在中國東北哈爾濱拍攝冰雪節日時,英國劇組成員在零下30度的戶外堅持了很久。

    他們還發現了很多即使中國人自己也不是很清楚的有趣的東西。憑借精良的制作,該紀錄片在國內各大互聯網視頻平臺的播放量突破千萬。

    《齊天樂》

    這才是春晚的正確打開方式!

    齊天樂,并不是一部電影,而是一臺電視晚會的名字。

    1987年,為了介紹《西游記》的拍攝情況,總導演楊潔請各路“神仙”、“國王”給觀眾拜年,中央電視臺錄制了名為《齊天樂》的晚會于春節期間播出。

    2013年,央視4套曾分三集重播了高清版“齊天樂”春晚的部分內容,視頻傳到網上后立即引發網友熱議和瘋狂轉發留言。

    這臺晚會沒有太多大腕和高科技的聲光電,但創意、誠意、最主要的是情懷感動了大家,唱念做打,各有絕活。這是一個劇組的春晚,卻勝過所有央視的春晚。

    個中奧妙,人人心知說不得,留與后人作笑談。


    其實,過年過的就是個年“味”。

    一家人團圓,親人親手燒制的飯菜,有味;

    親朋在一起開懷暢飲,有味;

    串門擺龍門打麻將,有味;

    而過年本身也有味,那叫年味。

    現今時代,城市化進程下,過去費孝通先生所言的熟人社會逐漸瓦解。

    陌生人社會里,人與人的聯結越來越脆薄。人情味在逐漸淪喪,年味也在感嘆中一去不返。

    我們不禁又開始思考過年的意義。

    新年伊始,我們依然希望通過電影來呈現,千姿百態千家萬戶過年情狀之一種。

    在“回家”“團圓”“歡慶”三大主題下,我們精選的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影片,

    也是從影像的角度,走進過年的氣氛,體味過年的味道,找到過年所具有的永不逝去的情感寄托。

    - END -

    本文由劇透社原創

    劇透社——做有溫度的“第2院線

    • 發表于 2017-01-25 00:00
    • 閱讀 ( 140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