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奧斯卡頒獎季,怎么成了從業者與影評人的撕逼?

    奧斯卡金像獎無疑是電影界最著名,也最重要的獎項。奧斯卡的“前戲”無疑也是最長的,從上一年11月底第一個獎項——哥譚獨立電影獎頒發,到2月底奧斯卡頒獎禮舉行,長達三個月的時間里,將有60多個大大小小的獎項陸續揭曉,而這段時間也被稱作頒獎季。

    → 今年的第89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即將舉行,1905電影網將于2月27日早上8點全程視頻直播

    頒獎季的每一個獎項,都被冠以“奧斯卡風向標”的名頭。假如在頒獎季中拿獎次數最多的影片或者演員,最終在奧斯卡頒獎禮上鎩羽而歸,則被稱之為爆冷,進而會生出一些對獎項公平性的質疑。難道說奧斯卡真的存在暗箱操作?還是說奧斯卡的評選完全不受頒獎季獎項的影響?小電君為你分析下頒獎季的獎項,或許能得出比較合理的結論。

    漫長的奧斯卡頒獎季,不過是三方勢力的角力場所

    長達三個月的頒獎季看似熱鬧,但從其性質上說,60多個獎項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媒體/影評人評選的獎項,二是電影行業從業者評選的獎項,三是制片公司評選的獎項(哥譚獨立電影獎、獨立精神獎)。

    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后,美國各個主要城市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影評人協會獎項,大多選擇在每年12月到1月初之間頒獎,加上老牌的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等,總數量已經超過40個。在這40多個獎項中,有一些獎項帶有比較鮮明的偏向性,比如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時常會遭到“地方保護主義”的質疑。

    金球獎通常被視為奧斯卡頒獎禮前最重要的風向標,常年有好事者將兩個獎項的結果拿來對比。但從評選的過程來看,兩者并沒有可比性。金球獎的舉辦方是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最終結果由96位海外記者投票產生,這些記者媒體均生活在美國之外,主要任務是向北美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傳播好萊塢新聞,歷史上還出現過幾次公關丑聞(如1982年,最佳新人獎頒給了皮婭·扎多拉)。

    近五年來各獎項獲獎結果對比

    最佳影片

    最佳導演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主角

    而奧斯卡金像獎是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舉辦,由超過6000名國際影壇精英人士評選。這些精英人士基本上都是電影行業從業人員,以華人評委為例,李安、吳宇森、李連杰、章子怡、楊紫瓊、王家衛、盧燕、陳沖、鄔君梅、陳凱歌與顧長衛,以及2016年新增683名會員大名單中的侯孝賢、賈樟柯、王兵、鮑德熹、潘恒生、趙非都是電影行業的翹楚,沒有一個影評人或是媒體從業者。

    2003年之前,金球獎的頒獎晚宴都在奧斯卡獎投票之日的幾天前舉辦;2012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更是故意把提名公布日期提前至金球獎頒獎典禮之前,利用"公布提名后禁止電影公司舉辦公開宣傳活動"的規定,來減低金球獎在業界的影響力。

    如何科學地預測奧斯卡?還得看業內人士的口味

    無論是影評人的評選,還是媒體記者的評選,都是的來自于業外的聲音,而奧斯卡金像獎的評委能夠從制作角度評判一部電影,這是前者所不具備的能力。影評人與媒體記者在新聞行業上的話語權影響了普通觀眾的判斷,造成了某一獎項爆冷的假象。

    如何才能更加科學的預測奧斯卡獎項結果?那就要關注美國的行業協會獎項,如美國演員工會獎、美國導演工會獎等。美國演員工會獎的投票成員占奧斯卡投票人數的20%,美國導演工會獎則擁有40%奧斯卡投票人數,這兩個獎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奧斯卡金像獎評委的喜好。

    今年的演員工會獎丹澤爾·華盛頓爆冷獲得最佳男主角

    在今年的美國演員工會獎頒獎典禮上,丹澤爾·華盛頓憑借在《藩籬》中的出色表演,力壓《海邊的曼徹斯特》的男主角卡西·阿弗萊克,以及《愛樂之城》的瑞恩·高斯林封帝,這一結果被無懸念地描繪成“爆冷”。而這個爆冷只能說明這是一個與媒體/影評人向左的選擇。

    影評人與從業者的分歧很常見,“小團體”偏差更大

    影評人與電影從業者間的“分歧”并不罕見,以去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為例,場刊評分最高的《托尼·厄德曼》、《帕特森》、《她》顆粒無收,評分中庸的《我是布萊克》拿到了金棕櫚,而遭遇惡評的《只是世界盡頭》拿到了評審團大獎。

    從左至右為:《托尼·厄德曼》《帕特森》《她》《我是布萊克》《只是世界盡頭》

    曾被影迷奉為圣經的《電影手冊》評選的年度十佳也與戛納電影節獲獎名單越來越遠,特別是近兩年,幾乎沒有了交集。近幾年的戛納電影節評審團通常由九位業內精英人士組成,而場刊評分由多個國家的媒體評出,這兩個小團體之間的對決結果通常會被媒體形容為“爭議”。究竟是評審團“任人唯親”,還是場刊“審美堪憂”?掌握評論權的媒體通常會認為是前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的戛納電影節期間,國內的影評人也不甘寂寞。搜狐電影、《環球銀幕》等多家電影媒體派出記者聯合幾位影評人,效仿場刊為主競賽單元影片打分,在國際電影節上發出了自己的聲音。中國影評人最終的評分與場刊有所出入,最終也沒有影響到金棕櫚的評選結果。

    觀眾與電影不對立,消耗觀影熱情將是三輸局面

    在評價歷史最佳影片時,《公民凱恩》通常會成為業內人士的首選,而雄踞IMDb榜首的是《肖申克的救贖》。但還有一類人,不是從業者卻能從制作角度、歷史影響上選擇《公民凱恩》,這類人就是影評人,而這類人又認為自己是站在觀眾這邊的,愿為觀眾“以身試毒”的正義使者。

    但是觀眾與電影從來都不是對立的,在電影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之后,電影院每周都需要新作上映。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需要依靠爆米花電影,即便是在電影產業高度成熟的北美,瞄準奧斯卡的影片通常會選擇在頒獎季之前集中上映。如何評價大量的爆米花電影?把評價文藝電影的那一套標準生拉硬套,顯然是不合適的。

    從業者與媒體記者、影評人之間有分歧不可怕,對商業片的評價有偏頗也不可怕,觀眾跟風站隊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從業者認為拍電影好賺錢,影評人認為自己是絕對的權威,在一場場的撕逼中,消耗掉觀眾的觀影熱情,那對電影行業來說,將是三輸的局面。

    長達三個月的頒獎季最終都會以奧斯卡落下帷幕,那么,今年第89屆奧斯卡的結果與頒獎季的各大協會獎又會有多少出入呢?

    文/斯泰芬

    • 發表于 2017-02-08 00:00
    • 閱讀 ( 938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