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公路上安裝了許多測速儀,你知道這些測速儀是如何測出行駛汽車的速度的嗎?
高速公路上的測速儀的工作原理是“多普勒效應”。

1842年奧地利一位名叫多普勒的物理學家。一天,他正路過鐵路交叉處,恰逢一列火車從他身旁馳過,他發現火車從遠而近時汽笛聲變響,音調變尖,而火車從近而遠時汽笛聲變弱,音調變低。他對這個物理現象感到極大興趣,并進行了研究。
多普勒效應是波源和觀察者有相對運動時,觀察者接受到波的頻率與波源發出的頻率并不相同的現象。物體輻射的波長因為光源和觀測者的相對運動而產生變化,在運動的波源前面,波被壓縮,波長變得較短,頻率變得較高 ,在運動的波源后面,產生相反的效應,波長變得較長,頻率變得較低 ,波源的速度越高,所產生的效應越大,這種現象稱為多普勒效應。

高速公路上裝有帶多普勒測速儀的監視器,測速儀在向行駛中的車輛發射已知的頻率超聲波的同時,測量出反射波的頻率,根據反射波頻率的變化值就能準確算出車輛的行駛速度。當我們開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時,都要經歷基于多普勒效應的精確測速。當你的行駛速度大于規定的速度,多普勒測速儀將記錄下來,很快你就將收到一張罰單。
多普勒效應不僅僅應用在測量車輛的速度。它被應用在許多領域。比如醫學上、在天文學上等。

2014年3月8日馬航MH370失聯,17天后,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24日晚臨時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根據最新數據,MH370航班在印度洋南部終結。”參與失聯航班調查的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副總裁麥克洛克林解釋說,他們運用多普勒效應理論,結合其他參考因素,在大量數據分析基礎上給出了MH370的最終走向。

作者:周崗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