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蒙汗藥這東西,多半出現于武俠小說以及宮斗大戲,是各路大俠與南北宵小行走江湖的必備之物。
聽來很是神奇,這東西有和水而服的,
也有往臉上一抹就搞定的,
還有直接拿個竹管噴煙霧的,
反正是功法強大,殺人放火皆乃利器!
但歷史上真有這玩意嘛?

水滸傳里有過三次記載,第一次是第十六回的智取生辰綱,講述幾個販賣棗子的摳腳大漢用一大桶蒙汗藥陰了官兵的故事!
首先從這點上來看,晁蓋他們的蒙汗藥并不是很厲害,最起碼不是那種一觸就倒的猛烈型,楊志等人DuangDuangDuang喝了幾大碗才被搞定,足以證明蒙汗藥效力一般。
再就是母夜叉孫二娘和催命判官李立開的人肉包子鋪了,這二位也是使用蒙汗藥的主,前者更是直接用蒙汗藥來搞武松,但行走江湖的好漢總是除了一身實力外,還有強大的細微觀察。
武松只一眼就看出了孫二娘酒里的貓膩,或可說明一點,在北宋,蒙汗藥這東西還沒有進行深加工,或者提煉不當,是有顏色或者含有其他味道的;所以老江湖一眼能夠看出來,于是孫二娘被武松一頓胖揍,還得她男人跪下求武松別抽他老婆才得以幸免!
蒙汗藥的記載頗多,主要成分現在被定義為三種,分別是草烏,曼陀羅,押不盧,其中曼陀羅最為出名,源自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秋季曼陀羅花,陰干,等分為末,熱酒調服三錢,即昏昏如醉。割瘡、炙火宜先服此,即不覺痛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不在這里贅述。
另附一則蒙汗藥制作配方,聽來頗覺可笑:
“找一匹白馬,喂3天煙葉,然后在馬的腳踝包白布,跑馬到馬出汗把布弄濕,回來把布拿下來,把汗扭出來,用蒸發的方式把水發干,留下來的白色粉末就是蒙汗藥了...”

(圖)水滸傳影視劇照,孫二娘
再來說一下鶴頂紅這東西,這比起蒙汗藥來可就厲害多了,完全是要命的節奏,鶴頂紅這東西究竟是什么呢?
其實古代所說的鶴頂紅其實就是紅信石,一種天然礦物石,不純的三氧化二砷!呃,也就是砒霜了。
這玩意弄死的人可就不少了,武俠小說里吃了這玩意不死的幾乎沒有,宮斗大戲就更不用說了,還珠格格里,老佛爺賜死香妃的就是鶴頂紅了,新白娘子傳奇里,就連白素貞這樣的神仙都能被鶴頂紅折騰不少真元,足以說明它的厲害!最為出名的可能就是光緒皇帝,這位同志在死后百天就是被認定為砒霜中毒的。
當然也有人說大臣們的朝珠里就有鶴頂紅,關鍵時刻用來的掉鏈子的標配,但具體不可考,畢竟大臣們權高位重,沒幾個舍得真自殺的!

(圖)光緒帝
有什么酒是不想喝但又必須喝的呢?
在古代只有一種,那便是鳩酒!
鳩酒,就是毒酒的意思。
據說鳩是一種似鷹的鳥類,其羽毛上有劇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鳩酒。此酒毒性很大,一般無藥可解。常用于帝王賜死臣子和后妃的。
被這種玩意殺了的人物多為英烈,梟雄!
其中有,王忽,李業,蒙恬,高長恭,林仁肇,獨孤信,韋虎臣等等。
最為出名者當為精忠報國的岳飛!
鳩酒這玩意可能不上頭,也可能一線喉,可以是清香型,也可以是醬香型,但試過的人都掛掉了,帝王權術之毒可見一斑!

(圖)岳飛
最后我們來說一下給兵器上淬毒的東西了,這玩意廣義太多,比較出名的有見血封喉之類,當然在我國古代歷史中,給兵器淬毒更是源遠流長!
可能最為出名的就是那把荊軻用來刺秦的短劍了,相傳是造劍高手徐夫人所造,并且淬了毒,但此毒究竟是什么,年代久遠,難探究竟。
三國演義里,關羽中毒箭一事較為出名,原文如下:
佗曰:“此乃弩箭所傷,其中有烏頭之藥,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無用矣。”公曰:“用何物治之?”佗曰:“某自有治法,但恐君侯懼耳。”公笑曰:“吾視死如歸,有何懼哉?”佗曰:“當于靜處立一標柱,上釘大環,請君侯將臂穿于環中,以繩系之,然后以被蒙其首。吾用尖刀割開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毒,用藥敷之,以線縫其口,方可無事。”
這一段落首先記載了毒性的猛烈,簡單來講,若是關羽見不到華佗,那他這膀子可就真讓曹仁給卸了!
但縱觀歷史,死于毒箭,淬毒兵器的將士卻是不多,一些蛇毒或許有些作用,但更多的稀奇古怪之毒連在大糞中攪攪都不如!

(圖)關羽刮骨療毒
四種毒藥,蒙汗藥多用于行走綠林,淬毒兵刃則多見于戰陣之上,然而這兩種皆不過是普通毒物,前者頂多算個謀財害命,后者也不過是時勢必然。
真正要人命的東西還在朝堂之上,鶴頂紅也好,鳩酒也罷,帝王心術之毒,才是可怕,縱觀古今用毒,唯有皇家更勝一籌!
出手狠辣,見者斃命,前幾天不正好那誰誰也掛掉了嗎,卻不知是鶴頂紅還是鳩酒?
文 | 歷史大學堂特邀作者:彭程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