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人類史上最具魔力的飲品,萬年前已存在流傳至今

    1、發現啤酒

    人類并非發明了啤酒,而是發現了啤酒。

    公元前1萬年左右,最后一個冰河時代末期,因為生活在新月沃地的人們大都以采集野生谷物為生,使得啤酒的發現成為必然。

    新月沃地從今天的埃及向北,沿地中海一直延伸到土耳其的東南部,再向南觸及伊拉克、伊朗邊境,因其地域形狀恰似一彎新月而得名。

    冰河時代結束之后,該地區的高地為野綿羊、野山羊、野牛和野豬的繁殖提供了理想的環境,其中的一些區域生長著茂密的野生小麥和大麥,為以采獵為生的人類提供了極為豐富的食物。

    人們不但捕獵動物、采集可食用的植物,還大量收獲野生谷物。這些谷物雖不十分美味但來源可靠;雖不太適合生食,但可以粗粗地砸碎或碾碎,用水泡著吃。

    最初,人們可能只用谷物做湯:把魚、堅果、漿果之類和水混在一起,放入泥或草木灰抹的籃子里,然后用小木叉將燒熱的石頭扔進去,谷物中含有少量淀粉粒,遇到熱水膨脹破裂,溶入水中,使湯變得更加黏稠。

    (圖)釀啤酒的女人(古埃及石雕。埃及博物館館藏珍品)

    2、啤酒影響了什么?

    因為當時沒有文字,所以沒有文獻來證實在新石器時代(公元前9000年~公元前4000年)的新月沃地區域,啤酒在社會和禮儀方面的重要性。但從晚些時候的文獻中,我們可以推斷出最早開化的文明人(即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和古埃及人)飲用啤酒的一些情況。

    事實上,文化傳統與啤酒的關系亙古持久,有的甚至遺留至今。

    早期啤酒具有重要的社交功能。根據蘇美爾人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對啤酒的描述,基本上都是兩人用葦管共飲一壇啤酒。

    但在蘇美爾時期,人們已經有能力過濾啤酒中的谷粒、谷殼等雜質,而且陶器已經出現,這就意味著可以人手一杯分而飲之。眾多的記載顯示出,共飲的場景是一種自古留存下來的儀式,即便在那時吸管已完全不需要。

    對此最可靠的解釋是飲料不像食物那樣能夠完全被眾人分享。

    當幾人同飲一壇啤酒時,液體沒有分別;反之,當切一塊肉的時候,切出來的必然有好有壞,有眾人想要的和都不想要的。

    所以與人分享飲料成了好客和友好的象征,它意味著飲料無毒、適宜飲用,也證明提供飲料的人是值得信賴的。在沒有小杯的時代,人們只能同壇共飲。

    今天,讓客人用葦管飲啤酒已不再是一種習俗,我們經常會選擇用一個茶壺或咖啡壺沏茶、沖咖啡,或者眾人分享一瓶葡萄酒或烈酒。

    在公共場合喝酒的時候要碰杯,將杯子聚在一起不是也象征著我們分享同一壇酒嗎?可以說所有飲酒禮儀都擁有悠久的文化傳統。

    古人認為,飲料,尤其是酒精飲料具有超自然的屬性。對于新石器時代的飲者來說,啤酒所產生的麻醉精神、模糊意識的作用無比神奇、難以言表。

    同樣神奇的是,在其神秘發酵過程中普通的米湯居然能變成啤酒。唯一可能的解釋就是啤酒授之于神。

    (圖)啤酒祭祀

    許多民族都編造出各自版本的神話,講述諸神如何發明了啤酒并教給人類如何釀造。

    埃及人認為啤酒是農神,是身兼地獄判官的俄塞里斯偶然發現的。一天,俄塞里斯泡了一碗發芽谷子,放在太陽底下就走開了。當他回來的時候,發現米湯已經發酵,他嘗了一口覺得味道還不錯,便把這種方法傳給了人類(這個故事正好與啤酒發現于石器時代的推測相吻合)。許多有飲啤酒歷史的民族也有類似的傳說。

    由于人們認為啤酒是神授之品,因而理應用作宗教祭品。

    蘇美爾人和埃及人把啤酒用在宗教儀式、豐收慶典、葬禮祭祀等場合。

    啤酒的宗教用途似乎可追溯到更早以前。

    事實上,無論在美洲、非洲還是亞歐,對于有飲啤酒歷史的民族來說,啤酒在宗教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印加人用金杯盛滿“契洽”(用玉米或木薯釀造的啤酒)舉向升起的太陽,然后灑在地上或者噴出第一口酒祭祀地神;

    阿茲特克人用普逵酒(一種由龍舌蘭汁液發酵釀制的墨西哥啤酒)祭祀生育女神瑪雅秀;

    中國人則將由黃米和大米釀的米酒用在葬禮及其他儀式上。

    可以說,今天人們舉杯祝愿福壽安康、婚姻美滿、來世富貴,慶祝工程的順利竣工,都是在回應遠古的理念,即酒精能夠產生超自然的能力。

    3、文明人之飲

    有記載的啤酒歷史源于南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約在公元前3400年這里首先出現文字。

    從世界上首部文學巨作《吉爾迦美什史詩》的一段詩文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美索不達米亞人把飲用啤酒視為自身文明的一大標志。

    吉爾迦美什是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蘇美爾王,他死后,蘇美爾人和后來在此定居的阿卡德人和巴比倫人把他的生活故事神化,創作了一首詳盡的神話史詩,講的是吉爾迦美什和他的好友恩思度冒險的故事。

    最初,恩思度是一個愚昧無知、衣不蔽體的野蠻人。是一位年輕女子指引他走上通向文明的道路。一天,他們來到一個牧羊村,即所謂通向更高城市文化之梯的第一級臺階,在這里:

    他們擺上食物。

    他們斟滿啤酒。

    恩思度不知面包可食,啤酒可飲。

    女子旋即道:“吃吧,吃下這食物,恩思度,人要以此為生。

    喝吧,喝下這美酒,這是大地的恩賜。”

    恩思度飽餐,至厭膩;豪飲,至七壇。

    于是,他情緒失控,高談闊論,喜極高歌。

    他滿面春風,以水凈身,全身涂油,終于開化。

    恩思度的野人天性是由他對面包和啤酒的無知表現出來的。但他在飲酒盥洗之后開化,立即準備前往吉爾迦美什統治的烏魯克城。

    美索不達米亞人認為,食用面包和啤酒是他們區別于野蠻人的標志之一,也使他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文明人。

    有意思的是,這一理念似乎反映了啤酒與安定有序的生活方式相適宜,而非史前那種采集狩獵的無序生活方式。

    (圖)喝酒、下棋的王后(古埃及壁畫。埃及博物館館藏珍品)

    4、文明破曉之飲

    啤酒伴隨埃及人和美索不達米亞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從搖籃到墳墓。

    復雜社會形態的出現,文字的發展,以及啤酒的普及都緣于剩余谷物的產生,所以人們對啤酒的熱中也就理所當然,不可避免。新月沃地擁有谷物生長所需的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這樣的自然條件開啟了農業,孕育了早期的人類文明,創造了文字的雛形,讓啤酒在這塊土地上繁榮興旺。

    盡管美索不達米亞人和埃及人釀造的啤酒還不含啤酒花(直到中世紀,啤酒花才被認為是啤酒的標準成分之一),但在數千年后的今天,當時的啤酒與相關飲酒習俗仍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雖然啤酒已不再是支付手段,人們再也不用“啤酒加面包”來問候彼此,但啤酒仍是工薪階層的主要飲品。

    古人相信啤酒有神奇的魔力,延續到今天,就是為他人的健康干杯。

    啤酒仍代表友善、真誠的社會關系,是一種可以分享的飲品。

    無論是在石器時代的村落、美索不達米亞的宴會大廳,還是在現代的酒吧,自從人類文明初見曙光的那一刻起,啤酒就已經將人們聯系在一起。

    ○摘自《上帝之飲:六個瓶子里的歷史》[美] 湯姆斯丹迪奇(著) , 中信出版社授權合作稿件

    • 發表于 2017-02-24 00:00
    • 閱讀 ( 819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