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勞動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簡寫IWD)的全稱是“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聯合國女權和國際和平日”(United Nations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在中國,又被稱為“三八節”或者“三八婦女節”,是為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
該節日的起源是來自于芝加哥的一場勞動婦女罷工游行集會,她們為自身勞動權益而罷工游行的行為得到全世界的矚目。在這些女人們的努力之下,婦女們的權益和對社會的貢獻得到了公眾的認同和重視,至此,三月八日,成為勞動婦女們的節日,她標志著女性意識的覺醒,以及性別歧視開始逐漸被人們所重視。
那么既然如此,“三八”應該是一個嚴肅并且值得尊重的詞語,為什么在現代“三八”卻成為了罵人的話呢?
關于“三八”作為貶義詞運用的起源,一般來說有以下兩種說法:

1、
“三八”是臺灣形容女人輕浮不夠穩重的詞語,是臺灣的省罵。仔細會想一下就會發現,我們在年幼時看過的電視劇,基本上出現過“三八”的,都是臺灣的電視劇。
據說,“三八”的出處還頗為文雅,宋太宗時,有一首詩:
君為北道生張八,
我是西州熟魏三。
莫怪尊前無笑語,
半生半熟未相諳。
這其中,“三八”是“張八魏三”的縮稱,專用貶低女人。因此雖然同為“三八”,但此“三八”與“三八婦女節”的“三八”所蘊含的意思天差地別。

2、
第二種說法是,當年八國聯軍侵華時,清朝廷簽訂條約開放了許多通商口岸,伴隨而來的是各國士兵便橫行霸道、欺男霸女。
并且,這些士兵每逢三、八的日子就出來掃蕩,無惡不作。
所以當時國人一見到這些外國士兵就高喊:“三八鬼子又來了!”后縮短為三八,指那些不尊禮儀舉止粗魯的人。
至于將“三八”當做罵人臟話的出處到底是哪里,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但是從以上兩種現存的起源來看,都和“三八婦女節”沒有任何關系。這就好比你在三月八日過生日,正好一個壞蛋就叫三八,很心塞,但是卻沒辦法。
2017年的婦女節近在咫尺,祝全天下的婦女們健健康康,幸幸福福,永遠美麗!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