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西歐,航海事業發達,遠航歸來的船員常常談起一種長達15~20米的神秘的大海蛇。還有人聲稱看到過一種“多頭怪蛇”襲擊海船。但從來沒有捉到過一條標本,因此是否有這種可怕的動物,很值得懷疑。
1947年12月30日,這是一個晴朗的日子,希臘輪船“圣塔-卡拉拉”號正在大西洋沿北美海岸航行。三副突然大呼一聲,兩個助手立即奔向前去,他們三人同時看到離船舷10米處,露出一只動物的頭部,很象蛇頭。它的皮膚呈暗褐色,光滑無毛,可見部分并無鰭或任何其他突起物。此怪獸被輪船撞斷,上半段約11米長,周圍海水頓時被怪獸的血染得殷紅一片。經過一番掙扎之后,它終于消失在船尾后的遠處。由于這一怪獸的形態與海員們描述的大海蛇差不多,因此大海蛇之謎曾一度成為熱烈討論的中心。
關于大海蛇的存在,多數學者持否定態度,認為所謂的大海蛇,很可能是海中的大王烏賊。大王烏賊體長20~30米,觸手長達20米或更長一些。這些觸手有小水桶那么粗,在海面蠕動時,常被誤認為大海蛇。
盡管大海蛇的存在與否至今仍是個謎,但海里有蛇,卻是事實。只不過它們沒有傳說中的大海蛇那么大而已,其長度一般都不超過3米。目前已知的海蛇是海洋爬行動物大家庭中的一員,共有16個屬,49個種。
海蛇本和陸生蛇是一家,最早也生活在陸地上,后來由于地史上自然環境的變遷而再次下水,又重新返回生命的搖籃——海洋的懷抱里了。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海蛇逐步適應了海洋生活,身體結構和陸生蛇有了很大差異。它的身體較陸生蛇側扁,在游泳時,腹部可收縮,使身體成三角棱柱形,以減少前進的阻力。蛇尾也側扁,這是它強有力的游泳器官。海蛇游泳時靠尾部左右擺動撥水前進的,游泳速度很快。海蛇的鼻孔在吻端,朝上仰開,這樣只要頭部稍稍離開水面,便能呼吸到空氣(海蛇和陸生蛇一樣,均用肺呼吸)。它的兩個鼻孔內長有能隨時啟閉的瓣膜,可防止海水從鼻腔進入體內,一次吸足空氣后,能潛泳很久。其舌下有鹽腺,可把體內過多的鹽分排出體外。體鱗下的皮膚也比陸生蛇厚,以防止海水侵入。
海蛇在世界上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亞的西北和東部沿海、中美的西海岸及非洲東海岸,我國南方沿海也都有,但南海最多。
海蛇多棲息在沿岸近海海底,特別喜歡呆在半咸水的食物豐富的河口地帶,多以蛇鰻為食。絕大多數海蛇是卵胎生,直接產仔。
世界上所有的海蛇都是毒蛇,其毒腺分泌含有神經性毒素的毒汁,毒性較強。海蛇有咬人的習性,它被捉到岸上以后會更加兇狠。福建、廣東沿海漁民都有被海蛇咬傷中毒的事例。
海蛇皮克制膠囊,脂肪可煉油,肉可供食用。海蛇又是一種很好的藥品,加中草藥浸酒,有祛風活血、治療風濕的功效。所以每當漁民起網后,若發現捕獲的魚中雜有個別的海蛇,總是把它當作珍品,不肯輕易放過。
關注百度知道《真相問答機》,更多精彩給你好看>>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