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朋友M君又離職了,因為實在受不了煞筆領導和糟糕透頂的工作氛圍:
“每天都是一出戲,上班好像上墳一樣喪。”
一年連換四份工作,其中一份竟然只待了2天就跑路了,也真是沒SEI了。以他的工作能力,起碼能做到管理層的級別,可現在卻混得不盡人意。

-“被一群沒什么能力的人管著你做這做那,心里那叫個憋屈呀。有能力到頭來還是被欺負,所有難做的活兒全部丟過來。現在好了,離職后這部分難啃的骨頭沒人能做,整個項目直接宕掉了。”
-“我這個人吧可能真的是太敏感了。”M君頓了頓,眼眶有些濕潤,我知道他又要說起從前了。
-“工作這么多年,從沒對一份工作投入過這么多感情。就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看著它一點點長大,現在卻只能拱手讓人,讓他們坐享其成。”
沒想到過了這么久,他還是沒能放下。

- 02 -
認識M君這么久,感覺他確實是個心思很敏感的人。一絲風吹草動,都能讓他瞬間亂了陣腳,整日整夜的想著念叨著。
周圍有很多像M君的朋友,因為性格太過敏感,所以總是小心翼翼的,別人的一個眼神都會讓他們覺得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錯了。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敏感的人,不容易幸福》,里面寫道:
- 一個敏感的人,大多數時間都不幸福,因為太過在乎。
- 在乎牽手的時候太冷清,擁抱的時候不夠靠近,在乎在對方眼里的自己夠不夠好,在乎會不會不定期失去他。

“你怎么這么敏感。”
“你能不能不要這么玻璃心。”
我們經常會用敏感來形容一個人反應過激或是神經質,所以大家對“敏感”的第一反應會覺得它是個貶義詞。
其實敏感本身是個多義詞,主要有三層含義:
1)感覺層面:感覺閾限低,感覺性高。(中性)
每個人都有感受器官,但感覺能力卻不同。同一個聲音,有人聽得見,有人聽不見;同樣大小的物體,有人看得見,有人看不見,這就是感覺性的差別。
什么叫感覺閾限?就是能引起個體感覺的最小刺激量,敏感的個體能感知到很微弱的刺激。
比如:肌膚敏感,聽覺敏感等等。

2)認知層面:對事物的反應速度極快。(褒義)
在這個層面上,我們可以將它理解為“敏銳”。
它主要表現在對事物的觀察細致、思維敏捷、并且擁有極強的組織信息能力,可以很快地做出判斷或反應。
比如:時尚敏感、新聞敏感等等。

3)心理層面:情緒穩定性差。(貶義)
這是我們最常用使用的場景。
敏感的人心思很細膩,有著極強的同理心,但情緒卻很容易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容易出現消極情緒。
前一秒鐘還在開著玩笑,可能下一秒鐘臉就黑了,摔門而出。
比如:情緒敏感、內心敏感等等。

而這三種解釋,他們看似獨立分離,其實相互影響。
思維的敏感來源于感官的敏感,感官的敏感決定了情緒的敏感,情緒的敏感影響著思維的敏感。
通常感知覺敏感的個體,對于事物和人際關系也會較為敏感。
- 03 -
B姐也算是個性情中人,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陷在“敏感”的死循環里無法自拔。內心好像有兩個小人在互相打架。




曾在多少個夜里嚎啕大哭,感覺自己真是太差勁了。情緒這么容易受到別人影響,活得好累好辛苦。
所以特別羨慕那些沒心沒肺、天天笑嘻嘻過得很開心的人。
和B姐相處過的人,都覺得我是個高情商的人,說出的話讓人感覺舒服。卻不知道這番話說出口,會在心里默念多少遍。
所以,是不是敏感的人都很“玻璃心”,容易想太多?
一個敏感的人,無論在感覺、思維認知還是情緒上都會比常人擁有更多的體驗。他們的感受更為深刻,特別注重細節并且很有禮貌,在工作上往往能夠超預期完成任務。
但另一方面,高敏感者很容易陷入焦慮、沮喪的情緒中,害怕做決定,情緒反應劇烈,面對批評時感受更甚。

- 04 -
情緒沒有好壞,它是我們用來面對世界的一種反應,它的存在是為了我們更好的生活。
之前關于《情商高的人都有哪些表現》一文中曾提到,情商分為五項能力:自我意識、自我調節、自我激勵、社交技巧、同理心。而自我意識與同理心都需要個體擁有敏感的洞察力與反應力。
這意味著情商上限的決定因素是敏感。高情商者并不是沒有情緒的人,而是他們能感知足夠豐富的情緒,并合理地運用它。
所以,那些“玻璃心”的人問題不在于敏感,而是不能好好地與負面情緒共處。凡事都看得太重只會讓自己心力交瘁。

朋友曾推薦我看過一本名叫《鈍感力》的書,作者渡邊淳一提出了“鈍感”一詞,我更愿意將它理解為是一種處事方式,與“敏感”相輔相成。
▲ 在職場中,面對領導的批評或是受到挫折時,稍微 “鈍”一些,把解決事情放在第一位,事后再反思: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還有進步空間需要改進。
▲ 在愛情里,想追求你愛的Ta,堅持不懈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見面就很想與對方親近,是很容易讓人感到反感的:這個人很沒耐性,心浮氣躁的很無趣。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慢慢來會比較快。”就算是對彼此有好感,一般也不會接觸一兩次就答應對方。
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敏感的助攻。所謂的堅持并不是要你死纏爛打,還需要你能夠察言觀色,洞察對方是否真的對你有興趣,能夠繼續發展下去,否則只能“杯具”散場。

▲ 在婚姻中,因為兩個人靠得太近,彼此的缺點一覽無遺。日常生活里少不了吵架拌嘴,大都是因為“怎樣都可以”的瑣事。比如牙膏該怎么擠,家務該誰來做等等。
愛情里更多是包容,既然我愛你,那么再多的事情都能用溝通來解決,除非真的不愛了。相處久了,兩個人會形成一種默契,以前看不慣的事情慢慢也看開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日子就這么一天天過。
▲ 在人際交往中,被周圍人嫉妒、中傷和刁難是常有的事。玻璃心的人習慣對號入座,遇事會想很多甚至哭喵喵,讓自己身心疲憊。
聽到不中聽的話,耿耿于懷是沒有用的。想一想:
- “這件事過幾年后再回想起來,會怎樣?”
- “好像并不會怎樣。”
放輕松,從容地想想對方為何這么做,體察對方的心情。不要用別人的錯誤和情緒來懲罰自己,心寬體胖才能活得更舒服。
“一個人喜歡我們不是因為我們為他做了什么,而是我們是真的可愛,值得他喜歡。”
接納自己的敏感,學會和負面情緒處一會兒。
人還是不要那么聰明的好
為什么呢
因為難得糊涂吶:)
(作者:B姐)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巴別心理所(轉載請先獲授權,謝謝合作)
有趣的心理學社區。帶你深入發掘自我,審視自己的人生。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