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會這樣?在超市排隊等候的時候,正什么念頭都沒有地瀏覽著貨架,霎時,一首歌的一部分片段在腦海中播放起來,一遍又一遍回響于耳邊,直到不知不覺間,你已經結清賬拎好袋子離開了收銀臺,恭喜你,你已經被「耳蟲」鉆入腦袋了。
「耳蟲」是指同一首歌的歌曲片段在腦內循環播放的現象,是譯自德語的一個單詞,它還有一個正經的學名,叫做「不自主音樂想象」。耳蟲的奇特之處在于,它們就像繞圈圈一樣,在腦海中不斷重復,重復播放長達數分鐘甚至數小時。耳蟲的發生極為普遍,研究統計,超過90%的人每個星期至少會有一次會受到耳蟲的侵擾,而大概四分之一的人每天都會有好幾遍這樣的經驗。

什么情況下會引發耳蟲?
似乎耳蟲的發生毫無規律可循,但是具有探索精神的神經科學研究者們還是對耳蟲現象做出了一些歸納和總結。結果顯示,人們在這些情況下更容易產生耳蟲:
1.在頻繁以各種媒介接觸到音樂的時間段。如果一段時間長期沉浸在音樂中,平時產生耳蟲現象也是大概率事件。
2.聯想或者回憶。一些環境、事件可以觸發人的聯想或者回憶,那些碎片化的思緒可能勾起耳蟲。
3.情緒狀態。當人處在某種情緒的時候,表達相關情緒的歌曲片段可能會鉆入腦海中。耳蟲這時候也許就會成為人情緒的放大器。
4.低注意力的狀態。當人們對手頭的任務不太能集中注意力,比較心不在焉的時候,耳蟲就很容易趁虛而入了。
5.產生耳蟲的情況與人的類型也有關系,研究顯示,往往更為依賴音樂的人,或者腦部活動頻繁、思維跳躍的人更容易產生耳蟲。

什么樣的歌容易成為耳蟲呢?一般具有以下的其中一個或幾個特點:
1.最近常聽到的。很好理解,經常聽到,所以對歌曲的記憶和感受更為鮮明。
2.具有許多重復部分的歌曲。重復部分更多的歌曲也更受歡迎,根據心理學上的反復曝光效應,人們傾向于喜歡他們反復接觸到的東西。
3.個人更為喜好的歌曲。喜歡就會時時想起。
4.沒有聽完的歌。繼續拽名詞~心理學上的蔡格尼克效應:即人們對于尚未處理完的事情,比已處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如果聽歌只聽了一部分,那么這首歌殘留在腦海中的可能性就更大。
怎么趕走耳蟲?
在一些情況下,耳蟲的存在讓我們抓狂。“死開,你們這些該死的耳蟲!都沒法快樂地工作或學習了!”所以怎么趕走耳蟲?這里提供一些從網絡上搜集的趕走耳蟲的方法,如不靠譜,拒不負責。

1.找到原曲從頭到尾放一遍,或者在腦海中想辦法把這首歌唱到結尾。
2.想、聽或者唱其他的歌,最好是不喜歡的歌,不然很有可能結局是被新的耳蟲替代了……
3.轉移注意力,與人交談,找到感興趣更令人專注的事情去做。
4.綏靖政策:姑息縱容、退讓屈服。放任它響下去吧,萬事皆有終點,響著響著它總有停的時候。
耳蟲的存在一直以來是神經科學里的一個謎題。沒有任何其他形式的東西會像音樂一樣,如此廣泛頻繁地入侵人類的頭腦。對耳蟲與大腦的認知就交給科學家們繼續探索吧,大部分時候我們不需要為耳蟲憂慮太多,反而應該為自己是這樣一個移動的便攜私人電臺而慶幸,下一次腦海里的耳蟲響起,也不用拘束啦,不如隨著腦中旋律哼出歌詞,跟著節拍一起搖擺。
本文系就醫160原創文章,作者:幺老師,轉載須注明來源和作者,并標明原文網址,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