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中國古代戰爭最大魔咒,“南北對戰”基本都是南方輸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大凡都會被它里面的豐富人物形象所吸引,幫助劉備“三分天下”的諸葛亮,“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曹操,“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

    縱然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也是一個百姓受苦受難的亂世。最后魏滅蜀,司馬炎廢掉魏王,建立晉朝,后南下滅掉吳國!自北向南統一了中國!

    中國歷史上并不缺少這樣的亂世,有亂世必有大一統,統一與分裂始終貫穿整個中國歷史,正所謂“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但有趣的是自從秦始皇開創了大一統,中國的統一戰爭基本都是由北向南統一,除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和近代的北伐戰爭是由南向北統一,但北伐戰爭算不上真正的統一,這好像就是被下了咒一樣的規律。

    對于這樣的結果,很多小伙伴都覺得是北方人打仗厲害,北方人打仗厲害是一個方面,但只是一個方面。

    可以從以下原因分析,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的南北方分界線是以秦嶺——淮河為界,以北為北方,以南為南方。

    首先,中華民族起源于黃河流域,后來建立的夏、商、周王朝都是在黃河流域的平原上,農耕文明發達,開發程度較高,而南方一直都是蠻荒之地,文明相對落后,就連戰國時的楚國都被中原的國家認為是不開化的的蠻夷國家,可想當時南方是一個怎么樣的社會狀態。

    一直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南下征服百越,南方正式成為大一統的中國一部分,但南方落后于北方的狀況沒有改變,無論是經濟、文化還是人口數量方面。

    南方更是古代罪犯的流放地,社會秩序不夠安定。

    如果說是因為經濟、文化、人口數量方面的原因導致南方統一不了北方,那么到了唐朝之后,南方經濟、文化、人口已經可以匹敵北方了,到了南宋時期,經濟等方面更是全面超越了北方,但這個時期的南北戰爭,多少南方士兵飲恨黃河,縱使有出色的將領帶領,始終不能直搗黃龍,雖然其中不乏有統治者的因素。

    在經濟、文化程度、人口數量都不輸北方的情況下,為什么南方還是沒能統一北方?

    第一,兵源。

    兵源的素質是和軍隊戰斗力成正比的,南北之間的糧食有差異,古代戰爭除了靠戰術戰略外,還得靠士兵的力氣,北方主食小麥、高粱、小米等高蛋白食物,更北方的游牧民族則主食肉類,南方主食是大米,長久的飲食習慣差異造成北方人相對體型粗獷高大,南方人相對精巧苗條。

    在冷兵器時代,而且北方士兵對南方精細的飲食很容易適應,補給相對容易,但南方士兵到北方則很難適應相對粗陋的飲食,而且北方民風彪悍,直爽,這點直到今天都沒有改變,北方人高大、體格健碩,南方人相對矮小,所以說嘛!

    南方人在身體上吃了一點虧,南方民風溫順,儒家思想濃厚,講究的是書香禮氣,這也是南方多出大文學家的原因。

    第二,南北氣侯不同。

    北方氣候寒冷、干燥。反觀南方,氣候溫暖,造成南方的士兵很難適應北方的惡劣的氣侯。

    明朝的建文帝朱允炆和燕王朱棣之間的削藩與反削藩之戰,由于政府的軍隊多為南方人,習慣了溫和的南方,進入北方后,適應不了北方寒冷的氣候,加上是野外作戰,很多士兵都凍傷,甚至凍掉手指,非戰斗減員占了很大比重,直接影響了軍隊戰斗力。

    朱棣的燕軍是北方人,且常年與蒙古人周旋作戰,適應更加惡劣環境下作戰,戰斗力不言而喻,這樣的條件下,南方士兵被北方的完虐也不足為奇。

    建文帝削藩之戰的失敗與南軍適應不了北方氣候不無關系。

    南方溫暖的氣候也造就了慵懶奢靡之風,宋太祖趙匡胤滅后蜀之戰,幾乎是長驅直入,后蜀的花蕊夫人更是寫了一首《述國亡詩》來諷刺當時統治者不戰而降,“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據說當時攻蜀的宋軍只有幾萬人,數倍于敵的蜀軍就這樣降了,實在惋惜!

    第三,北方擁有地理上的優勢。

    北方地勢高,南下作戰時居高臨下,戰略上有優勢。南方北伐只能仰攻,一路向上爬,費時費力。

    北方還有一個戰略優勢,北方適合養馬,,有馬就可以組建騎兵,騎兵的作用在冷兵器時代就相當于現在的裝甲兵,平原集群沖鋒的騎兵幾乎可以碾壓一切。

    步兵打不過騎兵,就只有被屠宰的命運,明朝的“土木堡之戰”,號稱50萬的明軍被幾萬蒙古騎兵打得全軍覆滅,就連皇帝都做了俘虜,騎兵打不過步兵,可以快速脫離戰場,撒丫子跑,兩條腿的始終是跑不過四條腿的。

    兩宋時期的北伐之所以都失敗了,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缺少騎兵,缺少了快速機動能力,還有一個就是缺少了地理屏障“幽云十六州”,無險可守。

    第四,政治優勢。

    北方經過長期經營,早已成為政治中心。即使出現大分裂,北方軍閥坐擁政治中心,宣稱自己是“正統”有利于奪取民心。

    南方從來都沒有形成過一次中央集權政府,沒有凝聚力,經濟上也只是為北方輸血,隋煬帝開通的大運河很大目的就是為了方便南方補給北方,政治上失勢的那些偏安于南方的政府也被視為“奸賊”。

    民心上達不到和諧。

    從總體來說南方生活條件比北方好,內部斗爭沒北方殘酷,到了宋朝更是創造了高度的文明和先進的科學技術,但同時也深深地陷入了這種糜爛生活,不思進取,貪圖享樂。

    南北對比可謂是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所以當歷史車輪進入混亂和絞殺的時代時,南北各自不同的性格,也就決定了各自的命運。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 文:飛揚


    • 發表于 2017-03-24 00:00
    • 閱讀 ( 762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