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別人同時對你說了兩件事,而你只記住了一件;如果別人對你說的事情更多,那么你可能只記住了其中的一兩件?或者每次看手表,都會發現自己總是在同一時間看手表?這是為什么呢?
這是由于大腦的選擇性記憶造成的,它的意思是人們往往只能記憶對自己有利的或自己愿意記住的信息,其他的信息將被遺忘。大腦在記憶上的這種取舍,被稱為選擇性記憶。在日常生活中,選擇性記憶無處不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有一個朋友,他給我講了一個奇怪的故事:大三的時候,他認識了一個醫學院的女孩,并且愛上了她。從此,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每當他無意中看表的時候,時間一定是2、3、4的組合,比如下午2:34,3:42,4:23..,為什么每次看表都恰好是跟2、3、4有關的時間呢?這絕對不是偶然,這里面一定隱含了什么意義,于是他決定弄明白,是不是上天在給他什么啟示,比如買彩票一定要有這幾個數字。
后來他把這件事跟他的一位老師說了,老師告訴他,可能你最近特別注意2、3、4這幾個數字,你想想有什么和這幾個數字有關的?他忽然想起來,他喜歡的那個女孩的生日是4月23日。為什么每次看手表都會是這幾個數字的組合呢?
因為愛情的興奮作用使他想把一切事情都與那個女孩聯系起來。在一天之中,他可能沒事就抬起手腕看看表,在好多次看表中,與2、3、4有關的時間,都會被他的大腦記住,而其他時間,可能被大腦“丟掉”了,甚至他會忘記在哪個時間看過手表。
這就是選擇性記憶的一個例子,當然,那些被“丟掉”的信息就像被扔進回收站的文件一樣,它們還存留在潛意識里,人可以不去回想,所以有時候想也想不起來。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人每天要接收海量的信息,面對這些信息,大腦就像一個篩子,只選擇一小部分記住,其余的都遺忘掉。有時就算想要記住一些信息,也不一定能如愿以償地保存在大腦里。因為對我們來說,各種信息是有區別的。
生物學專家認為,如果別人同時告訴你兩件事,而你只記住了一件,那么你記住的這件事可能具有下面這些特征:
1、這件事比較有用。有用的事情,或者與你有利益關系的事情會被優先記住。
2、這件事比較簡單。記憶簡單的事肯定要比復雜的事容易。
3、這件事比較新奇。新奇的事情會引起你的情感反應,伴隨著情感反應的事情會比較容易被記住。
4、這件事比較形象。與抽象的事物相比,大腦更容易記住形象的事物。
5、這件事被重復了好幾次。如果你的大腦反復接收同一信息,那么就會比較容易記住它。
6、這件事比較符合你的想法。人們經常會選擇性地記住那些和自己一致的意見,忘掉與自己不一致或對自己的觀點不利的事情。
除此以外,心理學上還有所謂的“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首因效應是指人對事物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第一印象。比如我們去面試,都會爭取給考官留下一個好的第一印象;再如多年以后,我們往往還記得與某個朋友相識那天,他穿了什么衣服、梳了什么發型。近因效應是指事物給人留下的最后一次印象會在腦海中銘記較深。比如領導開會的時候,領導講了一二三..八九十件事,如果你沒有做記錄的話,散會后,你記住最后一件事的可能性比較大,當然,綜合前面所述,你可能記住第一條、最后一條以及中間你特別感興趣的一兩條,其他的則會忘掉。
作者:雨果科普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