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立體城市將會是怎樣的?你肯定想不到

    人類在發展,城市的規模一直在發展。人們工作在摩天大樓里,坐地鐵穿行于城市中,這些在幾百年前,人類都未曾想到的。那么幾百年后,城市會不會更高級,更立體呢?

    讓專家為你解答吧!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古羅馬建筑師維特魯威便試圖尋找一種理想城市的模式,他在自己的著作《建筑十書》中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樣板,從而拉開了人類規劃未來城市模式的序幕。

    20世紀初,一些思想活躍的建筑界人士,例如未來主義建筑師們,試圖探索適應新型社會變革和生活方式的城市模式,提出了一些充滿想象力的探索方案。

    20世紀60年代的日本,受丹下健三的影響而形成的“新陳代謝派”建筑師們,強調事物的生長、變化和衰亡,極力主張采用新的技術來解決問題,認為城市和建筑不是靜止的,而是像生物一樣有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

    位于日本東京的中銀膠囊大樓

    另一個同樣極度崇拜先進技術的建筑師小組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英國,被稱為“建筑電訊小組”。他們宣稱試圖找到一種具有主動精神的建筑,這種建筑將會具有敏銳的反應力和對某些事物盡可能作出響應的能力。小組中的庫克設計的“插入城市”和赫倫設計的“行走城市”等都很有創意。

    到了當代,荷蘭MVRDV建筑師事務所更提出了“立方千米”的理念,他們認為,今天的城市規模已經擴得很大,因此城市不僅要在兩維的平面上擴展,還要增加豎向維度,高空也將成為城市發展的方向——建立一個擁有更多公共層次的三維城市,以擴展城市的容量來面對不斷增長的人口、更趨復雜的城市生活以及隨之而來的城市空間短缺的矛盾。

    一個現成的案例——香港的城市建設也許能讓我們看到未來立體城市的一些雛形。

    香港擁有700多萬人口,卻只有1000多平方千米的面積,真可謂人多地少。為了適應這種情況,在香港,形成了在豎向維度上多層次的聯系,密集的高樓毗鄰而建,高樓之間有聯系的廊道,直接通往不同的交通樞紐,再加上沿山地的高程變化,形成了許多層疊貫通的聯系系統。完善的地下鐵路系統穿過維多利亞港,連接各個區域。高效的運作緩解了地面交通的壓力,也拓展了城市的活動空間。

    現代城市中的建筑

    • 發表于 2017-04-11 00:00
    • 閱讀 ( 73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