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軍隊佩劍,大家往往會想到民國時期,蔣介石贈給其黃埔學生、得力部將及有功人員的“中正劍”。早在圍剿紅軍時,蔣介石就在廬山開辦了軍官訓練團。由軍訓團團長陳誠發給每一位畢業的學員一把鐫刻著“蔣中正贈”的短劍。在抗戰時期,黃埔軍校西安分校結業典禮時,每名學生被發給一把半米長的“中正劍”,上面刻著“成功、成仁”的字樣。當國民黨撤退至臺灣后,蔣介石選拔侍衛人員時,對這些年輕人進行嚴格訓練。蔣介石也為他們裝備了“成仁”的“中正劍”。

▲中正劍
在當時為了籠絡人心,搶奪地盤,許多地方軍閥也紛紛效仿蔣介石的這一做法。比如湖南軍閥何鍵就效仿蔣介石鑄造了大批戒指,并在上面鐫刻“鐵血”二字,發給學生,又向每個學生贈送短劍一柄,上鐫“慧劍,何鍵贈”字樣。山西軍閥閻錫山為了控制下屬也頒發了他的“公道劍”。
軍事院校首次向畢業學員配發佩劍則是在2014年7月3日,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的2014屆學員畢業典禮上。每一名畢業學員都收到了一把銘刻了自己名字的軍魂劍和兩塊記錄身份信息的軍人身份牌。

“軍魂劍”長39厘米,重0.48千克,由高強度彈簧鋼純手工打造,劍柄用紅木鋼絲纏繞裝飾,劍身前側刻有專屬學員姓名,劍鞘采用鋼制材料表面噴塑處理,黑色劍鞘上書“軍魂”二字,系著名書法家李鐸題寫。每柄劍上印有代表學位的星星,一顆星代表學士學位,兩顆星代表碩士學位,三顆星代表博士學位。

相比中正劍同樣全長40厘米,卻是玳瑁劍把,劍把繪有2朵梅花及國民黨黨徽紋飾,頂端繪有中華民國國旗和國民黨黨旗。劍鞘頂部和底部也有梅花裝飾,劍鞘涂有黃漆,配有帆布劍套。中正劍鞘口還有卡榫結構,防止劍鞘無意中脫落。軍魂劍無論做工、裝具的材質還是精美程度,無疑都要稍遜中正劍一籌。

在軍魂劍亮相配發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的畢業生后。第二年,在2015年7月9日,大連艦艇學院也為2015屆學員頒發畢業佩劍“海之劍”。佩劍專門設計定制而成,劍格上刻有海軍錨與浪花,凸顯海軍特色。這是一把鈦鋼佩劍,劍柄為紅木金屬絲纏繞裝飾,鋒刃上鐫刻著學員名字和學號。

不過通過圖片我們可以看出,大連艦艇學院所頒發的“海之劍”與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所頒發的“軍魂劍”造型基本一致,劍柄、劍格以及劍首都是明清風格中國劍的造型,而劍鞘則采用了歐式劍的劍鞘風格,中西合璧。這兩款劍在造型上,除了裝具上的花紋和劍鞘上的文字不同,以外幾乎沒有區別。但劍刃材質不同。大連艦艇學院選擇了更加耐腐蝕、不生銹的鈦鋼作為刃材,更適合艦船相對潮濕,且海水對一般鋼材具有一定腐蝕性的環境。
這兩把短劍雖然只能作為軍校畢業生的紀念品,而非真的拿來佩戴的佩劍,但是這兩款劍傳統與現代結合的風格,還是可以一眼就看出我軍的特色。總的來說,雖然不至于讓人眼前一亮,但是也算中規中矩。哪怕時間倒退20年,從沒見過此劍的軍人老前輩們看到這兩款劍,即便沒有鞘上的漢字也會一眼就認出是我軍配發的榮譽短劍,而非其他國家的佩劍,辨識性還是很高的。

但是在今年3月15日,中國海軍首次舉行授劍儀式。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的13名艦長、政委被授予“深藍之劍”。儀式上,這群來自國產最新型驅護艦的主官們手持寶劍、面向軍旗,發出誓言:聚氣凝魂、忠烈斷金、練肝礪性、誓必打贏、劍指深藍、舍我其誰。
被授予人的姓名刻于劍刃之上,體現寶劍的獨一無二和對被授予人的激勵。劍身鍛造非常精細,上面有雙凹槽,增加劍身剛度。除此之外,“深藍之劍”寄托深遠:劍長0.8米,時刻提醒持劍者牢記支隊擔負的8項使命任務。柄長12.6cm意為支隊是12月26日成立,同時也是支隊戰艦出征海軍首批亞丁灣護航行動的日子。刃寬3.14cm旨在紀念3.14海戰,砥礪官兵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這則消息則在網上引發了不小的波瀾,網友們紛紛表示這款“深藍之劍”無論名稱還是造型都有一種濃濃的違和感。
其實,海軍授劍源于西方,早在大航海時代,由于航海所帶來巨大收益,使得歐洲的海軍地位高漲,佩劍作為一個身份認同標志,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在其中。近些年我軍大力發展海軍,模仿西方海軍進行授劍儀式也是可行的。

這款“深藍之劍”的形制雖然不能說是標準漢劍形制,但是除了裝具花紋外,和市面上常見的工藝品漢劍其實并無太大區別。形制總的來說是采用了漢劍的造型,特征非常明顯。提起中國歷史朝代,漢唐盛世在中國社會發展和中華民族形成的歷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國封建社會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國家統一、文化昌明、武功強盛、國威遠播,是漢唐兩朝的共同特點。唐代劍并不出名,所以采用漢劍形制為主體造型,大概就是考慮揚我漢唐遺風的寓意。


要說與漢劍的形制有何不同,大概只是劍護手因為要有標志性的花紋所以做得更大,并且劍身開了兩道血槽,而中國傳統劍都是沒有血槽結構的。只是要說裝飾的花紋和靠開兩道血槽就算創新,就有點兒戲了。在設計時應該加入一些我軍現代的元素進去效果才更好。這種近于復古的設計既無法佩戴也與我軍軍服風格不搭。其實這次“深藍之劍”遭遇吐槽關鍵原因可能跟生硬的新聞圖片擺拍有關系。比如換了一張照片,很多網友就表示,還是很有范的。

另外,嚴格說起來,這支“深藍之劍”只是一個禮品擺件,而不是日常佩劍。過多要求佩戴美觀其實意義不大。至于說未來中國軍隊的佩劍如何發展,其實真的應該向美軍好好學習一下。


反觀美國海軍佩劍,可以看到軍服樣式都基本一致,劍鞘也同樣是黑色為主體,但是美國海軍佩劍則與軍服風格搭配非常和諧統一,毫無違和感。我軍這場不倫不類的授劍儀式,則是美式軍服,中式佩劍,英式禮儀的混搭產物,風格太不統一,讓人感覺東施效顰。中國軍隊佩劍采用傳統中國元素風格是可行的,但是完全變成復古風格就顯得風格不統一了。所以如果是專人配合軍服,設計一款具有傳統中國劍風格的禮儀劍的話,并且認真設計一下整場授劍儀式,相信效果就會好很多。不過近年來海軍才開始蓬勃發展,很多事情也只是摸著石頭過河,相信經歷這種相對失敗的嘗試后,我軍以后的授劍儀式會更加成功。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