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馬路,左右看,要走人行橫道線。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相信每個人小時候或多或少都聽過類似的歌謠。如今,隨著交通的發展,機動車輛越來越多,人車爭道的矛盾日益突出,各種違規的現象時有發生,斑馬線作為一種交通準則,很好的疏導行人安全地通過馬路。那么,斑馬線最初是如何而來的呢?

斑馬線是現代交通的一道風景(網絡圖)
斑馬線又稱人行橫道線,其最早源于古羅馬的“跳石”。古羅馬時期的一些街道上,車馬與行人交叉行駛,經常導致市內交通堵塞,不斷發生事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在靠近馬路上的地方砌起一塊塊凸出路面的石頭,作為指示行人過街的標志。行人可以踩著這些石頭,一跳一跳的穿過馬路。而馬車行駛時,兩個輪子剛好可以從石頭的縫隙中通過。久而久之,行人穿越馬路就被稱之為“跳石”。
到了19世紀末期,隨著科技的發展,汽車代替了馬車,在速度增加的同時也大大增加了危險性。城市內更是車水馬龍,行人在街道上任意橫穿,嚴重阻礙了交通行駛,而從前的那種跳石已無法避免交通事故的頻頻發生。
20世紀50年代初期,為了保護人們的出行安全,英國人集思廣益,率先設計出了一種橫格狀的人行橫道線。并規定行人在穿過街道時,只能走人行橫道。于是倫敦街頭出現了一道道潔白的赫然醒目的橫線,看上去這些橫線很像斑馬身上一道道的白斑紋,因而人們稱之為“斑馬線”。司機駕駛汽車看到這條條白線時,會自動減速緩行或停下,讓行人安全通過。斑馬線的出現,有效的緩解了行人的出行,保障了生命安全。一時間,其他國家紛紛相仿,設計出各種各樣的斑馬線。

披頭士樂隊成員行走在斑馬線上(網絡圖)
在今天的街道上,斑馬線仍然隨處可見。從它出現到現在,對指示車輛行駛,對行人在街道上有秩序地行進和停止以及減少交通事故、保護人身安全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們每人都只有一次生命,在穿越馬路時,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規,愛護自己的生命。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