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原三輛車在行駛中被風箏線割傷,而以往也不時有騎自行車或電動車的人被風箏線割喉的報道。為什么看似柔軟的風箏線能鋒利如斯,堪比《三體》中的納米絲一般,能輕易地切割車船人員呢?

這次在太原被割傷的車輛之一

肇事的風箏
這是因為市面上售賣的風箏線的材質大多為透明的尼龍線等,強度很高,結實耐磨,而且既纖細又透明,肉眼不易發現,速度較快的車輛和行人往往躲不開路上的風箏線,由于高空風速較大,風箏線繃得較緊,風箏線就從普通情況下的柔性狀態變成了類似鋼絲一樣的剛性物體,如果撞上速度較快的車輛和行人,車輛和行人的速度降到0,碰撞時間比非繃緊狀態的線變得更短,我們從動量定理(Ft=mDv,內容是物體動量的增量mDv等于它所受合外力的沖量Ft,式中的F表示合外力,t表示合外力的作用時間)得知,同樣的動量改變卻會對與風箏線親密接觸的車輛和行人造成更大的阻攔力,造成嚴重割傷。
中學物理知識告訴我們,壓強等于壓力除以面積(p=F/S),風箏線對物體的作用力越大,風箏線和物體的接觸面積越小,對物體造成的壓強就越大。換句話說,風箏線繃得越緊,車輛、行人的運動速度越快,風箏線越細,就會割傷得越嚴重。央視對此進行了一下估算,以一個體重50千克的人騎自行車(速度約為5米/秒)為例,假定風箏線和人體接觸的時間為1秒,接觸長度為10厘米,風箏線的直徑以0.5毫米計,計算下來人體受到風箏線施加的壓強相當于50千克的重物壓在一個指甲蓋(約1平方厘米)上的壓強(約4.9×106帕,接近50個標準大氣壓,相當于在水下500米的壓強),這么大的壓強施加在人體和車輛上,當然就可以砍瓜切菜、削鐵如泥了。

央視截圖

央視截圖
為了避免被看不見的隱形殺手——風箏線割喉,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 放風箏的人應選在空曠少人處,避免傷人,放風箏時帶上手套,避免自己受傷;
2. 穿行放風箏地域時,騎行的行人和車輛最好距離放風箏的人20米以外,并且要減速慢行通過,以保證安全。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