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除了剛誕生的意識打字機,未來還會出現哪些人腦黑科技產品?

    Facebook硬件部門Building 8在F8開發者大會上稱,他們正在從事大腦-計算機界面的研究工作,想直接讀取人類大腦的信息,大腦讀取技術最終可幫助人們用大腦每分鐘輸入100個單詞,比普通人在智能手機上的打字速度快四倍左右。

    同時,他們還計劃使用光學成像(optical imaging)來掃描人類的大腦,每秒鐘上百次,以檢測你的頭腦里的“想法”,并將其翻譯成文字。這項技術的實現可幫助很多殘障人士。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CEO馬斯克也正在做類似的事情。據外媒之前報道,馬斯克創立了一家名為Neuralink Corp.的公司,從事所謂的“神經織網”(neural lace)技術開發,向人腦植入也許未來能夠上傳下載思想的微型電極。

    隨著神經科學、腦科學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我們有望在不久的將來看到各種能夠和人腦進行交互并輔助人腦工作的可穿戴設備,無論是最近剛誕生的意識打字機(不用說話不用動手僅憑記錄腦電波實現打字的儀器),還是即將在近年出現的夢境記錄儀,再加上虛擬現實技術的逐漸深入,這些都將很大程度推動意識和思維相關科技產品的革新,成為顛覆人類生活方式的重要驅動力。

    然而,當科技在縱向層面擴展人類生活的豐富性之時,如果能有一款科技產品可以在橫向層面延長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時間,使得我們有更多自由時間來支配,可以陪伴家人,和朋友一起娛樂,或者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的生活是否會更讓人充滿期待呢?

    這一切的關鍵在于,時間。而在人類壽命暫時無法實現革命性突破的情況下,如何才能使我們擁有更多時間呢?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會用來睡眠,假設有一天我們突然不再需要睡眠,而大腦依然可以得到休息,并在第二天正常工作,這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壽命間接延長了三分之一,而全世界的運作效率也近乎增長了三分之一了呢?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種類似“大腦睡眠包”的神經科技產品將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現實。這是一種可以讓人類的大腦幾乎不再需要睡眠的儀器,只要我們在夜晚需要休息的時間段里戴上它,便可以使大腦在醒覺狀態下完成各部分區域的休息過程。

    而為了實現這個偉大的夢想,目前已經有一些頂尖學府開展了相關的理論基礎研究。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網站最新消息,該校神經科學家發現腦中有一個奇特線路,能讓一小部分腦區進入睡眠或變遲鈍,而其余部分仍保持清醒。這一線路始于丘腦網狀核(TRN),TRN將信息傳遞給丘腦再到腦皮層,誘發慢波包,慢波是神經元被短暫抑制時,腦活動產生的震蕩,是深睡的標志。昏迷和一般麻醉狀態下也會發生慢振蕩,這種腦波與醒覺下降有關。TRN活動達到一定程度,這些波就會控制整個大腦。而TRN可能也是缺乏睡眠者會短暫走神,但又能努力保持清醒的原因。

    目前,大部分睡眠研究集中在睡眠全腦控制方面,而這只是整個大腦都被慢波覆蓋的情況。最近研究表明,睡眠被剝奪的動物表現出部分腦區出現慢波,而它們仍是清醒的,這表明大腦能局部地控制醒覺性。

    MIT團隊開始針對TRN研究醒覺或睡意的局部控制。利用光基因學技術激活或抑制神經元,研究人員發現,如果輕微刺激清醒小鼠的TRN,其皮層的一小部分會出現慢波;隨著刺激增強,整個皮層都會出現慢波。劉易斯表示,當誘導這些慢波遍布整個皮層時,小鼠開始變得昏昏欲睡,它們不再跑動,肌肉也松弛下來。這表明,TRN對大腦的局部控制起著微調作用,能增加或減少特定區域的慢波,讓這些區域能互相溝通,或在大腦昏昏欲睡時誘導這些區域降低醒覺性。

    與之類似的,如果我們可以控制人腦的TRN,使大腦的各部分腦區合理分配工作時間,誘導不同的大腦區域進行工作和休息狀態之間的切換,便能夠使大腦在保持一定工作能力的情況下讓大部分區域都歷經休息和排毒的過程。然而,至于人腦是否可以在人為抑制部分腦區進行活動的情況下維持一定的思維活躍度和工作水平,還有待大量實驗的開展。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這款大腦睡眠儀的主要工作原理便是通過深度掃描大腦不同區域的使用情況,控制丘腦網狀核TRN使人保持醒覺狀態,將部分暫時不需要休息的區域和白天較少被使用的區域以物理干預的方式激活來維持大腦皮層的正常工作,同時干預神經中樞系統和腦干區域來誘導身體進入“半睡眠模式”,減緩新陳代謝,放松肌肉,調節內分泌,增強免疫,實現自然睡眠能夠實現的身體部分的功效。待部分大腦區域的睡眠和排毒過程完成后將其激活來代替前一個階段正在工作的大腦區域并實現合理的特定輪流機制,理論上就可以完成大腦不同區域的休眠替換過程。

    然而,由于總有部分腦區的活躍程度會被抑制,因此整體人腦的工作狀態和水平將很可能無法與白天的時候媲美。因此穿戴該設備時可能只能做一些相對比較簡單的事情,比如看電視電影,彈奏樂器,和家人做簡單的趣味游戲,或者在身體睡眠完成后進行運動,甚至可以在設備引導下做一些清醒夢。有時在多次使用之后設備會提醒用戶進入一次全腦的深度休眠來使大腦關鍵部位如海馬體得到休息,并釋放“尖波漣漪”來鞏固并形成長期記憶。

    相信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有朝一日,即使我們佩戴著這款睡眠輔助裝置的情況下,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來完成一些復雜的工作。但需要小心的是,如果你的意志不夠堅定,就有可能會被人工智能進行意識操控了,這也是未來科技的雙刃劍之體現,更是我們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歡迎關注腦洞實驗室!在未來人工智能橫行的時代,想象力將永遠比知識更重要。

    • 發表于 2017-04-20 00:00
    • 閱讀 ( 81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