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古代有哪些女富豪?古代富豪榜上的女人是如何致富的?

     “丹砂王”寡婦清

    在秦漢人的心目中,男子經商是一件不體面的事情,但對女性卻無這方面的指責。據睡虎地秦簡《日書》的《生子》篇記載,一般女商人所售商品為日常生活品,如糖、席、鞋、胭脂、珠寶等,奢侈和大宗的生活用品可以帶來豐厚的利潤,某些女商人還因此發家致富。《后漢書·朱儁傳》記載,朱儁母親“販繒為業”,販賣絲綢發財了,家資甚豐,曾經一擲百萬為人解債。

    在史書記載中,最早、最出名的女商人是四川地區一個名叫清的寡婦。傳說其家財之多約合白銀8億萬兩,又赤金580萬兩。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以寥寥76個字記錄了她的事跡。寡婦清的家族從事的是“丹穴”業,也就是采煉丹砂,因掌握了獨特的開采和冶煉技術,所以傳及數代而不墜。寡婦清不但操持家業,還組織了1000多人的保安隊以保衛家財。她生活的年代是戰國末期到秦統一天下之際,正是天下鼎沸的亂世,而且秦朝國進民退,對豪族大家動輒抄家滅族,可是卻對寡婦清網開一面,秦始皇接見了她并封她為“貞婦”,還專門修筑了一個“女懷清臺”加以表彰。估計是因秦始皇為自己修建陵墓,“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當時所用的水銀主要是用丹砂提煉出來的,所以,壟斷了丹砂礦源以及掌握了獨門技術的寡婦清便成了不可或缺的人才,而且她還捐巨資幫秦始皇修長城。

    “復仇女神”呂母

    王莽時,瑯琊海曲(今山東日照市)有位呂婦,她兒子呂育是縣里游徼(巡警),因犯了小錯,被縣令殺掉。呂母家原來經營鹽鐵發家,家境富裕,資產數百萬。呂母怨恨縣令,想為兒子報仇,她就釀了好酒開店賣酒,并購置武器和盔甲。凡有少年前來沽酒,呂母總會多給一些,碰到衣衫破爛的也常送些衣物,根本不在乎價值。幾年間,呂母的錢就這么花光了,那些少年準備一起想辦法回報呂母,呂母哭著說:“我以前對你們好,并非想在你們身上圖利,只是因為縣令冤殺我兒子,你們肯憐憫我這老婦人嗎?”眾少年聽了原委,都答應為呂母復仇。

    天鳳四年(公元17年),那些小伙子約集了好幾千勇士,呂母自命為將軍,率眾攻陷海曲,抓住縣令,列舉他的罪狀。其他官吏紛紛叩頭替縣令求饒,呂母說:“我兒子罪不該死,卻被縣令冤殺,殺人者死,有什么可求的?”于是殺了縣令,用他的人頭祭拜兒子。天鳳五年(公元18年)她逝世后,這幾千人參加了赤眉、銅馬起義軍。

     “礦王”高五娘

    武則天時代,在當時第二大商業城市洛陽最出名的女商人叫高五娘,她也是一個寡婦,從事的也是冶煉業——冶煉銅、銀。據說她的容貌非常漂亮,先是嫁給了一個姓高的商人,后來再嫁給李仙人。因為錢賺得實在太多了,人紅是非多——她被人告發惹上了官司。

    “女船王”俞大娘

    在長江流域,最出名的女商人叫俞大娘,她生活在中唐的唐代宗、唐德宗的大歷、貞元年間(766年-805年),原來是茶商,后從事造船業。唐朝有很多造船基地,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一帶,如宣(今安徽宣城)、潤蘇常(今江蘇鎮江、蘇州和常州)、湖杭越(今浙江湖州、杭州和紹興),以及南方的福州、泉州和廣州。當時所造大船最多能載八九千石,所謂“水不載萬”,然而俞大娘造出來的航船卻可達萬石,是體積最大的。據說船上可以種花果、蔬菜,駕駛船只的工人就有數百人之多,船員的生死嫁娶都可在船上進行。它航行在江西和淮南之間,每來往一次,就能獲得巨利,這種船直接以“俞大娘”來命名。

     晚清女海盜鄭一嫂

    到了晚清,在廣東珠江口卻冒出來一個鄭一嫂,她從事的是十分兇險的海盜業——在西方企業史上,海盜從來被看成是一群最原始的、具有契約精神的企業家。

    鄭一嫂(1775年—1844年),原名石香姑,廣東新會籍疍家女,其家為海盜世家,從小習武。她是一朵“黑牡丹”——膚黑但天生麗質,少女時嫁給了南中國海著名的海盜鄭一,生有兩子。鄭一是新安(今深圳寶安)疍家海盜子。康熙收復臺灣,鄭成功部分殘兵流向珠江口為盜,珠江口疍家賊由明末四姓演變為清初紅、黃、藍、白、黑、紫六幫。鄭一是紅旗幫首領,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把珠江口各股疍家賊統一成一個以他為盟主的海盜大聯盟。文武雙全、足智多謀的鄭一嫂堪稱賢內助,自始至終參與此事,各幫海盜尊稱她作“龍嫂”。1807年,鄭一在一次海上搶掠活動中遇臺風沉船溺死,時年42歲。他的義子張保仔接掌紅旗幫,張保仔原為江門疍家子,生于1786年,15歲那年,他被竄入內河的鄭一擄走,淪為海盜。剛強干練的他深得鄭一喜愛,后被他收為義子。鄭一死時,張保仔21歲,比鄭一嫂小11歲,他們二人名為母子關系,實為同床夫妻,典型的“姐弟戀”。

    紅旗幫全盛時期,幫下分黑、白、黃、藍、青五旗,擁有大船800多艘、小舟1000多只,盜眾一度多達10萬。其規模在當時堪稱世界第一,竟大過著名的北歐海盜。以如此眾多的船只和人數來看,紅旗幫顯然不僅僅是一群單靠搶劫為生的烏合之眾,而更像政經一體的軍閥。張保仔和鄭一嫂的“帥營”設于香港大嶼山,西營盤在太平山下,東營盤位于銅鑼灣,建有造船工廠。他們成了控制香港地區的軍閥,活動范圍由珠江口直迄瓊州海峽。

    紅旗幫專劫官船及洋船,曾劫掠英國東印度公司商船,捉船主為人質,“得贖金萬元及鴉片煙土和火藥各兩箱”。對于當地的民間船只,紅旗幫則收取保護費,名目為“號稅”、“港規”、“洋稅”,“凡商船出洋者勒稅番銀四百元,回船倍之,乃免劫”。張鄭二人“治軍甚嚴”,制定的紀律包括“違令者斬、敢于專權者斬、私藏戰利品者斬、臨陣退縮者割耳示眾、強奸女票(女人質)者斬”。由于條文清晰,數萬海盜過的是有紀律的非法生涯,紅旗幫儼然是一家管理有序的海盜集團。

    鄭一嫂與張保仔的勢力實在太大,引來朝廷的多次圍剿。1808年,兩廣總督百齡以8萬兩白銀為代價,邀集英、葡海軍對紅旗幫發動總攻擊。1809年,張保仔被迫接受“招安”,官至從二品千總,任福建閩安、澎湖副將,鄭一嫂獲授誥命夫人。至此,粵東一帶海盜活動平息。招安的成功,也避免了更多平民百姓的傷亡。

    1822年,張保仔死于任上,終年36歲;鄭一嫂則定居澳門開設賭場,并組織一隊帆船販賣食鹽;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鄭一嫂積極抗戰,為林則徐抗擊英軍出謀劃策;1844年病逝于澳門,終年69歲。(@我是三甲第四名)

    • 發表于 2017-04-07 00:00
    • 閱讀 ( 810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