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
洗澡成了我們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動
但是
你真的會洗澡嗎?

1. 用力搓澡太傷皮膚
皮膚角質膜是身體屏障保護層之一,既能保持肌膚濕潤,又能抵御微生物侵襲。搓澡過度,會破壞這層天然的保護膜,導致肌膚敏感,出現紅血絲。同時還可能加劇皮膚干燥,甚至誘發瘙癢癥等。適當搓搓就可以,脖子、耳后、腋下、手腳關節處是重點關注對象。
2. 洗澡要按照順序來
洗澡有個順序:洗臉-洗澡-洗頭。
因為人體淋浴熱水后,毛孔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張,先洗臉可以避免過多的灰塵進入臉部毛孔,造成毛孔阻塞。最后洗頭,可避免冷熱交替刺激腦部血液循環,還能使頭皮和頭發在蒸汽中得到滋潤,有益于頭部的清潔和頭皮健康。
3. 飲酒后別急著洗澡
人在飲酒后洗澡容易昏厥。在酒精刺激下,人的血管會輕度擴張,造成血壓降低。而在這種情況下洗澡的話,血液往體表轉移時可能會讓血壓降低更明顯,血壓降低則表明血流供應可能無法滿足體溫改變,此時很容易發生暈厥。
4. 飯后1小時再洗澡
洗澡一定不能空腹,當然也不要吃完飯馬上就洗,最好休息一個小時,以免胃腸的供血量不足影響消化。
5. 腦力勞動后別立刻洗
腦力勞動時,大腦高速運轉,對血液需求量非常大。如果立刻去洗澡,血液會向體表皮膚進行轉移,這很可能會造成大腦供血量突然迅速降低,引起供血量不足導致暈厥。

6. 給寶寶洗澡別開浴霸
冬天給寶寶洗澡,要提前打開浴霸預熱,洗澡時可別開了。浴霸是強光源,而寶寶又對光亮物比較好奇,眼睛會尋找光源看。浴霸光譜中所含的藍光能穿過寶寶稚嫩的角膜和晶狀體,會灼傷黃斑,黃斑是視力最敏銳的地方,這種傷害是不可逆的。
7. 拔火罐后別洗澡
拔火罐后,皮膚正處于一種“被傷害”的狀態,如果洗澡就會讓毛孔正張開(甚至是破損)的皮膚受到刺激,非常容易感染。
8. 洗澡前別刮胡子
很多人喜歡在洗澡前剃須,其實這樣不好,剛剛剃須后的皮膚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創,這時馬上洗澡,沐浴液、洗發液加上熱水等的刺激,容易引起剃須部位的不適,甚至發紅。

9. 分娩2-5天后就能淋浴
一般正常分娩的產婦分娩后2-5天便可以淋浴,剖腹產后兩周可以淋浴,體質較差的孕婦可以試試擦浴。洗澡能活血行氣,解除分娩疲勞。
10. 運動后別立刻沖澡
運動后別立即去洗熱水澡,因為機體受到熱水刺激后,會導致肌肉和皮膚的血管擴張,使流向肌肉和皮膚的血液進一步增加,導致其他器官供血量不足,尤其是心臟和腦部。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