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冷場不擅長暖場的值班編輯/ 冬魚
和這位知了一樣,我以前也有過這樣的疑問,直到在一個暖氣形同虛設的冬天,不見陽光的地下辦公室里,同事們決定用空調取暖,卻忽然發現空調沒暖風。被凍傻了的同事說著什么“冷風也能吹到25度吧”,“現在室內可能就10度”,“溫度總不會錯”之類的胡話,打開了空調。冷風,25度。
空調風帶動了室內空氣的流動,帶走了皮膚上的一部分水分,更冷了。但是大家都相信這是暫時的考驗,就像在沙漠里遇到一個手壓井,你想要源源不盡的水,得先犧牲一壺水對不對?
十分鐘后,室內絲毫沒有變熱的跡象,于是本值班編輯在患上風濕之前關掉了空調。這就是盲目相信空調上的溫度數字的后果,冷就算了,還要被吹風。
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來簡單地聊一下空調的工作原理。
言簡意賅版:
空調制冷的工作原理,就是制冷液(氣)在室內吸收熱量,去室外放熱;制熱的時候則反過來。選擇了制冷模式就只能制冷,選擇了制熱模式就只能制熱,除非你的空調很貴,否則空調自己并不會因為室內外溫度而智能調整自己的工作模式。
正式版:
蒸發吸熱,液化放熱,這就是空調工作的底層邏輯。制冷液(可能是氟利昂也可能是水也可能是某種氣體)想要吸熱或放熱,除了直接改變溫度,還可以通過加壓的方式使制冷液變涼,原理和深海60度就能燒開水是一樣的。
制冷液在壓縮機里壓縮,然后就會變得很涼、很冰,流到室內的空調機箱里,機箱里有電扇,小風對著涼涼的制冷液一吹,液體加速吸熱,就很涼快了。這套系統叫逆卡諾循(實際上要更復雜)。

當你選擇25度時,空調就選擇一個合適的風速和壓縮力度,你調到20度,制冷液就被壓得更冷些,小風吹得更勁些,就算你調到30度,只要是制冷模式,空調的工作內容就還是壓縮液體-吹風-吸熱。
空調擅長制冷不擅長制熱。
因為空調工作是一個搬運熱量的過程,制冷就是把熱量搬出去,制熱就是把熱量搬回來。搬出去怎么都好說(雖然也有工作極限),搬回來的話,你怎么說也要有熱量可搬才行啊。
國外生產的比較早的空調,都沒有制熱功能。后來部分空調為了制熱,會在內部加上電熱絲,而電熱絲的工作原理和這個東西是一樣的:

●可以邊炒菜邊取暖的電陶爐就是用電熱絲加熱
即便如此,熱泵型空調與電熱型空調溫度在-5℃時也幾乎不能滿足供熱需求。這就是為什么空調明明可以制熱,但北方還是要鋪暖氣,想取暖,還是燒火比較快。其實在自家燒火是取暖最高效的方式,但是考慮到安全和環境因素,就改為集中燒火了。
從這個問題還可以衍生出一個天問:
東北零下30度的冬天里,能不能躲進冰箱里取暖?
答案是不可以。外界溫度低于冰箱內部溫度的話,冰箱就會停止工作,再冷一點氟利昂都要被凍住了。
不過真要是凍急眼了,可以考慮點燃冰箱,烤火取暖。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