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仗劍走天涯的古代俠客真的存在嗎?

    在武俠小說中,古代的俠客們大多都是群無業游民,四處游山玩水,毫無目標的行走江湖,除了一把劍幾乎身無長物,但卻從來不為錢擔心,吃喝用度都是不差錢的。苦苦為生計奔波的還算什么俠客?他們大多都是心情不好劫富,心情好了濟貧。甚至于濟貧也不過是看著順眼就扔錢。全然不管窮人突然被錢砸到頭,還傳得沸沸揚揚,所有人都知道他突然有錢會怎么樣。

    武俠小說我們都知道只是小說,并不能當真。但是看得多了,很多人都會有疑問,那么歷史上真正的俠客是不是真的就這么生活?真的就是佩把劍到處行俠仗義么?我們今天就來看一看歷史上有史可考的俠客們過的都是什么樣的生活。

    最早記錄俠客的史料應該是《史記?游俠列傳》,里面主要講了朱家、劇孟和郭解三名具有任俠之風的游俠,《史記》描述“朱家用俠聞”意思就是朱家以俠聞名,那么他都做了什么事呢?他所藏匿而救活的豪杰有幾百個。說白了,這種行為就是收留逃犯。孟嘗君等人就曾以此聞名。在《水滸傳》中小旋風柴進也是以此聞名,武松打死人就曾在柴進家躲了一年多。然后風頭過了回家才有了景陽岡打虎。能收留幾百號逃犯的朱家明顯是個地主,若是武俠小說中那些行走江湖的俠客,顯然是養不起這么多逃犯的。

    家里若沒有田產,自己吃飯都困難,那斷不可能收留這么多人,即便肯定不是同一時間收留幾百號逃犯。但是就算幾百號人每天來一個吃兩頓就走,一般人家也受不了。雖然司馬遷寫他,因為收留和幫助別人導致“家無余財,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過軥牛”。意思就是衣服都不穿有花紋的,吃飯只能吃一個菜,出門只能坐牛車。這確實跟鮮衣怒馬的俠客形象比起來算窮酸了,但是比起普通百姓已經是生活的很好了。他并沒有什么武功,所有的俠義行為僅僅是仗義疏財不求回報。

    游俠列傳另一名游俠劇孟是商人,雖然沒提生意做多大,但是想來也是衣食無憂的。《史記》記載七國叛亂時周亞夫當太尉,乘坐著驛站的車子,將到洛陽時得到劇孟投靠,高興地說:“吳、楚七國發動叛亂而不求劇孟相助,我知道他們是無所作為的。”七國叛亂,太尉得到他就像得到了一個叛亂的國家一樣。說明劇孟的重要。但是劇孟都做了什么事呢?《史記》只是簡單地說了一句“劇孟行大類朱家”,也就是說劇孟也只是收容逃犯仗義疏財。也就是說其實古代俠客很多其實并不會武功,他們的超能力就是有錢。

    但是也有能打的俠客。《史記?游俠列傳》中記載的最后一名游俠郭解就是這樣的人。郭解可以說是俠二代,他的父親就是因為行俠被官府誅殺。他本人“慨不快意,身所殺甚眾”就是不高興跟人起沖突后,親手殺的人很多。這里倒是說明了一下他的經濟來源,早年盜墓、私鑄銅錢,而且還蓄養門客,養得起一堆閑人。不過他的罪行因為遇到大赦,全都不予追究了。他也因此改過自新。

    后來朝廷要將各郡國的豪富人家遷往茂陵居住,郭解都被皇帝發話同意搬去富人區。通過司馬遷的描述,一個一言不合就砍人,倒賣文物私印假幣,收留一群小弟最后直接洗白的黑道大佬形象油然而生。他主要的行為是原諒了殺死自己外甥的兇手,因為他認為自己外甥先有錯,并且幫人居中調停從不自夸,擱現在也就是專門給人平事。

    這么看簡直就是漢代的黑手黨教父。但是郭解的下場卻是十分悲慘,他哥哥的兒子殺了縣掾,結果搜捕他,他跑路一直跑到太原,幫助他跑路的人被官府查到還自殺斷掉線索。但他最后照樣被抓到。御史大夫公孫弘給他硬按了個大逆不道的罪名,將他族誅,就是整個一族所有親屬全殺光。所以武俠小說里的劫富濟貧不過就是個笑話,在封建社會有錢的基本都有勢力,不然保不住自己財產,惹到有錢有勢的人,跑到哪都能被抓到弄死。

    再看看唐代的游俠兒們都是些什么人,初唐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太宗時的皇太子承乾,高宗時的江王元祥、滕王元嬰、蔣王惲、虢王鳳等皆逸游橫暴,交通游俠,行為多與任俠相關。主要也是收留蓄養門客死士,仗義疏財。王維的《少年行》對這種任俠行為作了描述:“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只要看你順眼,直接帶你去酒樓喝酒。

    而那些能打的游俠,唐詩中是這么描寫的,比如崔顥的《古游俠呈軍中諸將》中“仗劍出門去,孤城逢合圍。殺人遼水上,走馬漁陽歸”這說明這些能打的少年游俠們沒錢不要緊,可以從軍去光明正大的殺人搏個功名。

    最接近武俠小說中佩劍行走江湖,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形象的,這個人讀者們也都認識,他就是李白。唐劉全白《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中這么說李白的:“少任俠,不事產業,名聞京師。”魏顥《李翰林集序》甚至說他“少任俠,手刃數人”。李白自己也說:“結發未識事,所交盡豪雄。卻秦不受賞,擊晉寧為功。脫身白刃里,殺人紅塵中”。李白顯然也不是一個窮屌絲。宋祁的《新唐書?文藝傳》中式這么記錄李白的:“喜縱橫術,擊劍任俠,輕財好施。”李白在他的賦中也說:“仆本壯夫,慷慨不歇。”也就是說雖然李白很能打,但是人家一樣不差錢,就喜歡仗義疏財。只不過像李白這樣的性格,多少家產都不夠他花的,那么李白到處行走江湖都哪來的錢呢?

    李白的《贈汪倫》膾炙人口,但是汪倫是誰估計知道的人不多。實際上汪倫就是個財主,聽說李白的游俠事跡非常仰慕,于是請李白來自家別墅吃喝玩樂,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還送給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仆人給他送到船上。要知道在唐代是不用銀兩交易的,銅錢又太重,布匹在當時是可以當做金錢使用的硬通貨。吃人嘴短拿人手軟,李白自然要寫首詩作為回報了。所以李白行走江湖費用,其實大多是靠刷臉讓其他仗義輕財的人來埋單。

    其實窮文富武,若連固定資產都沒有,那練什么武?飯都吃不飽怎么練武?騎馬仗劍走天涯的故事聽起來很美,但是不說馬匹多少錢,就算是一把劍都價值不菲。即便現在一柄像樣的劍也在千元左右。某寶上2、3百的劍那就是掛墻玩的鐵條子,根本沒法實戰。這還是現在機器輔助加工,過去全靠手工,一把劍更是價值不菲,有錢有身份的人才能佩劍,平民百姓根本佩不起劍。看看水滸傳,雖然是小說,但是也是按照明代江湖上混飯吃的原型來寫的,一百單八將有幾個佩劍的?武松過景陽岡算行走江湖不?也不過拎根哨棒,也就是個大木棒子。其他好漢也不過拎個樸刀,那還屬于農具。

    所謂的武林也是到了明代美洲高產作物傳入中國后,能養活的人多了,才出現大批閑人。不事生產,靠勇力討生活,于是出現打行、鏢局一些民間靠武力討生活的行業,才有了所謂的武林的雛形。即便如此,明代凡是人員遠離所居地百里之外,都需要路引。寫明去哪里做什么事,沒有路引抓住就可以下獄,又哪來的行走江湖?所以真實的古代俠客們并不會去劫富濟貧,因為他們自身就是富人,他們的區別只是一部分人很有錢但不能打,另一部分人又有錢又能打。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 發表于 2017-06-22 00:00
    • 閱讀 ( 841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