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見山,先說結論,非常明確
關燈玩手機不會對眼睛造成任何實質性傷害
關燈玩手機傷害眼睛的謠言
近來,關燈玩手機傷害眼睛的謠言越傳越邪門。到5月初廈門中醫院放出“大二女生經常熬夜聊天致暴盲右眼只剩光感”的衛星達登峰造極。
于是,各路專家紛紛出來科普,說法可謂精彩紛呈。新浪健康“關燈后玩手機到底傷不傷眼”一文對各媒體的信息做了匯總,所謂各種傷害大致包括黃斑病變、青光眼、干眼癥和視疲勞、近視眼。
然而,各路專家夾帶的私貨導致所謂科普反而成了謠言孵化器和擴音器。
為什么這么說呢?讓我們逐條分析。
黃斑病變

各路眼科專家的說法可以概括為兩種:1)尚無證據表明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2)臨床上可見一些病例。
第一種說法與“尚無科學證據證明上帝存在”等價。
因為,從理論上講,手機光照不可能造成這種傷害,自然不會有科研機構和科學家把資源和精力浪費在這種研究上,當然不會有證據。
眼睛是感光器官,而且具有聚焦(聚能)能力。可見光、紫外線和紅外線等廣義上的光輻射都攜帶一定能量,理論上都可以損害眼睛。

比如,任何波長的激光都可以削“眼”如泥,像我們用來治療近視眼的低能激光。
然而,自然光或照明人工光源是不是可以造成眼睛傷害,首先決定于不同波長輻射對生物組織的生物效應。已知,長波長的可見光和紅外線的熱效應通常不會造成眼睛傷害(燒傷),僅有短波長(高能)的紫外線和藍光與眼睛組織發生光化學反應可能會造成損害。
幾乎所有紫外線都被眼角膜和晶體吸收,不能到達視網膜。只有藍光既可以到達視網膜又可以造成損傷,這就是人們擔心的“藍光危害”。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有科學家發現,視網膜對短波長的光敏感(441 nm藍光最敏感),并用來解釋沒有保護下觀察日食造成視網膜損傷的原因。
日常陽光中的藍光會不會傷害視網膜呢?研究發現,長期暴露于陽光下的確可以造成視網膜變性,表現為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比如,著名的海貍水壩眼研究中,少年期陽光過度暴露(每天> 5小時),到30多歲就可以發現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跡象。同時發現,如果佩戴太陽鏡或寬檐帽就可以使這種傷害減低50%。
“離開劑量談毒性是耍流氓”。
按照標準,普通人工照明光源提供的光照度不高于500勒克司(照度單位),一般電子產品顯示器的照度不會超過100,手機屏幕僅有幾十照度。
相比之下,通常白晝天空照度穩定在5000勒克司以上,晴朗日子在幾萬勒克司,而晴朗夏日中午陽光照度更是達10萬勒克司之上。
就是說,如果每天5小時以上長期暴露在上萬照度的日光下幾十年,部分人可以發生藍光輻射導致的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那么每天用幾個小時看幾十照度的手機(這跟環境照度完全無關),能傷到視網膜需要幾萬年呢?
誰來回答我?
反正全世界的科學家們沒有人計劃來回答我——沒有人進行相關研究。
那位或者說了,你怎么知道沒科學家進行研究?我的確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這么多年來,沒有科學家針對照度高于手機顯示器幾十倍的普通照明燈對視網膜損害的研究。
不知道身處1000照度的電視臺演播室中的主播們說這話時心里怕不怕?
第二種說法,臨床上可見一些病例?
這么說吧,專家們口中任何一個確證病例都可以拿到國際權威科學雜志上發表世界首例報告的論文。這些眼科專家為什么不去整個世界第一玩玩?包括廈門中醫院“大二女生經常熬夜聊天致暴盲右眼只剩光感”的急性視神經乳頭炎。
原因很簡單,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一唱雄雞天下白”的報告,需要提供哪些天是由雄雞唱白,哪些天不是由雄雞唱白了的證據。
證據焉出?
青光眼
關燈玩手機導致青光眼的說法那是相當相當的分裂性奇葩:“在關燈后,周圍環境亮度較手機屏幕亮度明顯降低,為了讓更多光線進入眼內,瞳孔長時間處于散大狀態,周邊虹膜堆積,房角變窄,加上小梁網受到遮蔽,房水無法外流,導致眼壓升高,從而可能誘發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作。”
敢情,關燈玩手機眼睛不是盯在光亮的手機屏而是凝視那深沉的黑夜?
即便如此,按著這個說法,那些慣于夜間活動的偷雞賊們不是個個得青光眼全瞎了?
跟這種專家講道理都覺得丟人。
干眼癥與視疲勞

長時間使用(每天幾個小時)電子數碼產品導致的視疲勞是世界性流行病。機制上,聚精會神凝視干擾眼睛正常眨眼,導致淚膜破裂致使角膜直接暴露于空氣中,造成不適,充血甚至發炎,進一步誘發淚液分泌增加。
然而,問題是,這種所謂數碼產品視疲勞的第一因素是長時間看顯示屏,而無關乎是不是在黑暗中看。
邏輯上來說,如果每天幾個、十幾個小時看顯示屏沒有引發視疲勞,關燈后玩短時間反而導致視疲勞癥狀,這樣才能說是關燈玩手機造成的吧。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退一步說,黑暗中看電子顯示屏會不會加劇視疲勞呢?迄今,世界上僅有一項沒有正式發表的相關研究,2006年英國倫斯勒理工學院照明研究中心完成。結果有墻壁背景燈環境下看電視半小時比在完全黑暗環境下,有較少的視覺不適、困倦和眼睛疲勞,較低的眨眼頻率,以及較短的視覺刺激與腦波響應時間。但是,僅有困倦程度和腦波反應時間兩項指標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就是說,黑暗中看電視可能增加視疲勞。
特別提示的是,關于眨眼頻率,與專家們說的恰恰相反。
還要強調的是,這種視疲勞是暫時性的,休息最好是睡上幾個小時就完全消失,不會對眼睛到來任何實質性傷害。
至于所謂干眼癥,是概念不清。大概是因為視疲勞中的眼睛不適包括感覺眼睛發干。事實上,視疲勞會刺激眼睛分泌更多的淚液(自我保護性機制)使得眼睛淚汪汪的,雖然感覺上可以發干。
真正的干眼癥是由于眼瞼的瞼板腺分泌不足,導致眼淚中的油脂成分減少,致使眼淚更快揮發破壞淚膜造成的眼睛不適和發干(真干)。常由于瞼板腺結構功能或其在瞼緣的開口破壞(比如紋眼線)造成。
因此,長期看手機引發的視疲勞根本不是什么干眼癥。
近視

有關近視的原因,歷史上曾經抓了很多冤大頭,包括長期近距離視物、暗或者明環境下視物等,但都被后來的研究給否定。
目前明確的近視的原因包括遺傳和日光環境活動不足。當然,看手機、長時間看手機、關燈長時間看手機都不妨被專家捉來臨時客串近視的原因。反正,短時間內不會有研究來反駁他們。
綜上,傳聞中關燈看手機對眼睛造成各種嚴重傷害的說法都是謠言,除了可能稍微加劇長時間看手機帶來的視疲勞。
什么照明條件下看手機最好
至于應該在什么照明環境下來看電視、電腦、電子閱讀器和手機呢?美國眼科協會有明確說明:
無論是看紙質文件還是電子顯示器,視野范圍內任何非常明亮的光源都可造成不適和眩光失能,必須全部清除掉。在黑暗環境(包括黑暗環繞模式)下長時間觀看可視顯示器也會造成不適,因此應該設置一個低照度的背景照明。
事實上,在幾種可視顯示器中,手機屏尺寸最小、照度最低,即使在完全黑暗環境看1個甚至幾個小時也不會增加多少不適。
不信的話,你不妨一試。事實上我們中的很多人天天都可以試,前提是白天把手機藏好。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