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有關動物園的消息引起了大家關注。報道稱,丹麥哥本哈根動物園決定處死一頭18個月大的雄性長頸鹿“馬里烏斯”(Marius),理由是由于歐盟規定不得近親繁殖動物。這一決定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動物保護組織和民間人士紛紛表示抗議。
那么,為何哥本哈根動物園要做出這一決定呢?
首先這一做法并非無理可依,哥本哈根動物園的決定是基于歐洲動物園與水族館協會(EAZA)的有關“動物繁育計劃”所做出的。而“動物繁育計劃”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保持動物園飼養動物的基因多樣性。
和一般人對動物園的認識不同。動物園并非一個單純的動物展示場地,而更重要的是,動物園是一個保護和維持動物基因多樣性的場地。所謂基因多樣性,簡單的說就是同一種動物由于在自然棲息地具有不同的種群,因此各種群間具有基因上的差異。這一差異就是基因多樣性最主要的來源之一。對于動物園來說,需要做的是盡可能的收集這具有些差異化的基因的個體,加以保持和延續。然而,動物園的承載量畢竟有限,不可能無限制的增加動物數量,因此需要對具有某種特定基因型的種群數量加以控制,畢竟,這一基因型個體數量的增加,對于基因多樣性的保護意義不大,而且耗費資源,實質上降低了對其他動物保護飼養標準。而且若發生雜交,反而不利于基因多樣性的保護。事實上,控制動物種群數量是各國動物園的通行(并且合規)做法。每年都有數百頭甚至更多的動物園動物,被以安樂死或避孕的方式,來進行數量控制。正是基于這一原則和慣例,哥本哈根動物園做出了這一決定。
讓人們感到不適的,主要來源于無辜剝奪一個生命個體而帶來的道德上的落差感。那么,為什么不采取野放或交換到其他動物園的方式來處理呢?首先對于野放來說,這頭長頸鹿是動物園內降生和長大的動物,并無野外生存能力,如此野放將很難存活。并且,即使存活,它和其他長頸鹿的交配對于野生種群的基因多樣性構成威脅。而交換到其他動物園,這不符合EAZA的章程。EAZA章程規定,該協會動物園只對動物具有管理權,而無所有權,因此不能將這頭長頸鹿交換或販賣給其他不符合其規范的動物園。
現在看來,在保護基因多樣性這一根本目標下,可以采取的方式就是安樂死或避孕。通常,歐洲多采用安樂死(這也是EAZA的推薦方式),而美國等國多采用避孕方式。安樂死優勢在于根本上減少“不合規”個體數量,提高動物園效率,劣勢在于公眾輿論壓力。而避孕的優勢在于不剝奪該個體生命,不會帶來太大輿論壓力,劣勢是動物園不得不為這個個體采取避孕或單獨飼養等措施,增加動物園運行成本。那么,哥本哈根動物園將選擇哪種方式,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注:根據最新消息,哥本哈根動物園最終采取電擊方式對該長頸鹿進行安樂死,并將長頸鹿組織一部分留用科研,其他大部分組織則用來飼喂園內大型肉食動物。看來哥本哈根動物園還是按照EAZA規章行事的。從這一點看,哥本哈根動物園的魄力需要我國動物園進行借鑒。國內很多動物園一味貪多,致使動物族譜混亂,亞種間甚至種間雜交頻繁,這實際不利于動物基因多樣性的保護。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