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時候大多都聽過這么一個說法,說“不能吃耳屎,吃了會變啞巴”或者是“吃了耳屎會變聾子”。那么,事實是怎么樣的呢?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耳屎是什么。耳屎其實是是我們平時對耳道內耵聹的俗稱。耵聹是由耳道內的耵聹腺——一種特化了的汗腺所分泌出的淡黃色粘稠液體構成的。液體狀的耵聹在分泌出后,因接觸空氣失去水而結成干燥的蠟質薄片狀物質,并黏附在耳道內,形成了我們看到的耳屎。
耵聹的成分,主要包括脂肪,長鏈飽和脂肪酸以及少量蛋白質和黃色色素等,并混合有一些耳道脫落的細胞以及灰塵。從其成分可以看出,其中并不包含對聽力和發音有害的物質。對于聾啞患者來說,更多的是聽覺器官和發音器官在早期發育階段形成的相關器官先天缺陷,或后天疾病、特定化學藥物等造成的器質性、神經性損傷所致。口服耳屎中的成分是不可能達到這一點的。開頭說的那些流言,大多是為了勸告幼兒不亂吃東西是以訛傳訛所致。
有時候如果耵聹腺分泌旺盛而造成耳道內耵聹栓塞,的確可以對聽力造成一定影響。不過只要手術去除堵塞的耵聹即可回復。在正常情況下,耵聹作為耳道內的正常分泌物,有黏附灰塵、保護耳道不受細菌侵犯等作用。而耵聹可以通過平時的咀嚼運動排出耳道,所以一般并不需要刻意的去挖耳朵。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