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女神像在眾多的影視劇紀錄片中都有他的身影。顯然她已經成為了紐約的標志性建筑物,她是由Frederic Bartholdi設計,它是代表羅馬自由女神Libertas的新古典雕塑。以慶祝美國獨立,并于1886年來到紐約自由港。Bartholdi對這座雕像的啟發是1865年中期政治家?douardRenéde Laboulaye所作的一個評論而得到靈感,他表示:“如果一座紀念碑在美國屹立,作為對獨立的追悼,我認為這是兩國共同努力建立的。創造自由女神像的資金由法國和美國提供,并通過各種大眾宣傳活動獲得。
這座雕像在鐵骨架頂部的銅皮部分歷時九年多。然后由一艘法國的蒸汽船“伊澤爾”運送,于1885年6月抵達紐約港。由于雕像的基座直到1886年4月才完成,緊接著,又和雕像重新組裝。1886年10月28日,雕像最終組裝完畢后,正式出現在公眾面前。雕像的主體高151英尺(46米),若是包括底座,高達305英尺(93米)。整座銅像以120噸的鋼鐵為骨架,80噸銅片為外皮,以30萬只鉚釘裝配固定在支架上。

自由女神像是法國人民向美國贈送的禮物,代表了自由之角。她也是美國的象征,美利堅民族和法國人民友誼的象征,表達美國人民爭取民主、自由的崇高理想。自由是美國的象征。當1885年,雕像從法國來到美國時,實際上是一種有光澤的銅色。據人們回憶,自由女神像緩慢地從這種閃亮的銅色變成了一種沉悶的棕色,最后是藍綠色。可能與周圍的氧氣、甚至空氣污染的化學反應有關,才導致她的顏色從銅色變成綠色。

當顏色變化時,有些官員建議將她恢復原來的顏色,但遭到一些公眾的抗議,決定讓她隨自然而變化。據專家解釋,自由女神像變成現在的顏色不僅僅是銅和空氣一次的氧化反應結果。它是經過一百多年多次氧化作用產生的。第一次氧化是由于自由女神像自身電子與缺乏電子的氧氣發生了化學反應,產生粉紅色的礦物質;這種礦物質再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又變成黑色礦物質;隨著時間推移,顏色慢慢加深,變成深棕色。此外,此外,紐約市空氣被污染的元素也增加了顏色變化,比如:輪船、汽車、飛機和工廠的廢氣以及火山爆發等等,當大氣中的硫與水有發生進一步的化學反應,就形成硫酸,最后硫酸與銅發生氧化,又形成綠色銅銹。
自由女神像經歷了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屹立不倒,在港口眺望著來來往往的船舶。雖然如今她早已披上綠色長袍,失去曾經的亮麗,但一點也不妨礙她散發自由光芒,指引人們前行。(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