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多地氣象部門連續發布高溫預警,京津冀等地氣溫直逼35℃!不過,同樣是35℃,有些地方的35℃讓人“熱到融化”,有些地方的35℃卻讓人“無感”。人們會感受到這種差別,其實都是體感溫度在作祟。

什么是氣象溫度?
四川新聞網解釋,氣象上所說的“溫度”指的是大自然狀態下自由流動的空氣溫度。據東方網報道,按照全球氣象組織統一規定的標準,氣象部門測定的溫度是放置在百葉箱里的溫度計所測量的溫度,百葉箱距地面1.5米高,且要安放在防太陽直射、防風、防雨、通風的草坪上,它代表著自然狀態下不受干擾的標準空氣溫度。
什么是體感溫度?
據自然科學博士、環境教育學者李皓表示,“體感溫度”是人的感覺溫度,學術上被稱為熱壓力指數,與溫度、濕度、風和太陽輻射等因素有關。
為何體感溫度與氣象溫度有差別?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由于人們的體感溫度會受到空氣相對濕度、風速、外部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體感溫度會與百葉箱里測得的氣象溫度存在一些出入。
據《揚子晚報》解釋,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濕度。根據美國炎熱指數的標準,在相同的溫度下,相對濕度越大,體感溫度的增幅就越明顯。例如同樣是30℃,當相對濕度只有50%時,體感溫度達到31.1℃;而當相對濕度達到90%,體感溫度會飆升至40.6℃,比氣象溫度高出10.6℃。
此外,人所處的客觀環境和具備的身體條件不一樣,感覺到的溫度也會不一樣。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接受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采訪時說,人處在公園里還是水泥路上,處在通風還是密閉的環境里,對溫度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穿白色衣服還是黑色衣服,在陽光照射下,對溫度的感覺會不一樣;人所進行的活動、擁有的心情也會給體感溫度帶來影響。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