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幼童性侵何以屢禁不止?性教育是關鍵

    出品:科普中國

    制作:王龍璽 胡佳威 中國科普博覽

    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事雖然隱秘,雖然世人總是諱莫如深,可一旦公開,就會觸動我們最深處的那根神經,是倫理,是道德,是良知,是社會與為人的底線。

    圖片來自網絡

    幼女性侵事件在眾多高瀏覽量新聞里絕不算少數,卻屢禁不止,每每爆出都能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我們心痛,我們討伐,可還是有居高不下的作案率和傷害率。

    圖片來自網絡

    很多人談起性教育的時候都會說中國太缺少性教育了,也會說我們要有性教育,因為我們有諸多社會問題,比如艾滋病,比如性侵犯,比如流產……

    看起來公眾對于性教育的認知大致為它是用來防止負面問題發生的工具,但其實,我們要去學習性、了解性,是因為性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伴隨一生的事情,是從出生到死亡、從子宮到墳墓的一種存在的狀態。我們要學習如何與它相處,讓它對我們生命帶來積極的能力,從而避免更多的傷害。

    性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

    家長正視性教育

    我們現今社會的性侵犯問題如此頻發,究其原因,并不僅僅是實施者單方面的問題,另一個不容忽視的點還在于被性侵犯的兒童或根本不知道自己被性侵,或意識到自己在受傷害卻不知如何保護自己。而這些兒童之所以面對傷害如此不知所措,歸根結底是我們的性教育做得太不到位。

    圖片來自網絡

    事實上,許多家長面對孩子的性教育時同樣不知所措,他們不知如何談起性,也不知如何回答孩子關于性的問題,于是很多人會寄希望于學校的教育,或是直接回避孩子的問題任其發展,而這些都是欠妥當的做法。

    然而,從出生到死亡,性的問題會伴隨我們一生,如果不正視性教育、不在孩子完全形成自己的性觀念前加以引導,所帶來的問題可能是多樣的,甚至是災難的。

    性教育的調查研究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臺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中曾公布過一個調研,調研在共計87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地區與學校中開展了性教育課堂,再與同地區未開展的學校進行橫向對比。

    圖片來源網絡

    調研發現,當我們給孩子進行科學的性教育以后,當我們告訴孩子什么是性行為、性行為會給我們帶來愉悅的同時也可能帶來一定的風險,如意外懷孕等,以及在性行為中我們要學會負責任,對自己、對他人負責,我們要尊重對方的選擇,不能強迫任何人與自己發生性行為,也不必被迫與他人發生性行為等等……

    當我們向孩子科普了這些性知識,調研顯示,孩子實際發生性行為的時間會推遲。此外,調研中也沒有任何數據顯示在接受系統的性教育之后,孩子發生性行為的時間會提前。

    可見,當我們坦誠地告訴孩子什么是性行為,孩子反而會更加清晰地知道如何保護自己,而不會出于好奇或無知去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與他人進行性行為。

    融入生活中的性教育

    廣義而言,性教育不僅僅是老師給學生上的衛生健康課,也不是家長專門把孩子叫到面前去進行長篇大論的普及,而應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應是融入生活中的性教育。

    性教育沒有特定的時間和地點,當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家長就應該做好性教育的準備,任何一個關于性的簡單對話都可以算作是性教育。嚴格來說很多性侵犯課程屬于安全教育,而非性教育,如果性處理不好,一些潛伏問題在長期帶來的危害將遠大于短時間里帶來的益處。

    圖片來源網絡

    可是另外一方面,客觀而言,這些課程中很多一部分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幾乎每一個女孩被告知我們穿著內衣內褲被覆蓋的地方不能夠被別人觸摸的,但是她們并不會被告知這些器官叫做什么,所以她們很可能會形成一個誤區:我們身體上一些器官比起另外其他器官是要低一等的。此外,很多性教育課程都只是針對于女童,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保護女童而不是保護兒童,而男性其實也是最可能受到性侵害的人群之一。

    因此,家長更應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在性教育這一塊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不要羞于或恥于在孩子面前談論性,不要回避孩子關于性的任何問題。

    有研究表明,其實越小的孩子對于性的認知是越單純的,一個三歲的孩子只會像認字一樣去認識性器官和認知性行為,而如果一個孩子在幼年便已經知曉那些比他大的孩子都不一定完全了解的性知識,那么他的成長過程也會避免掉很多由于無知而造成的尷尬甚至意外事件。

    家長進行性行為干預的原則

    許多家長的另一個困惑在于不知道何時對孩子有關性的行為進行干預,對此我們可有以下幾個原則:

    1.首先觀察

    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任何跟性有關的行為(而非現象),首先進行觀察,是否符合下列兩個標準:

    (1)是否對自己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

    (2)是否對別人的生活造成影響。

    如果滿足其一,則需要外部干預或者引導。

    2.理性傳遞價值觀

    圖片來源網絡

    父母可以傳遞價值觀,可以告訴孩子自己所認為的正確的性觀念,可以與孩子進行深入的討論,但僅限于不正確的觀念引導,而不應強加,有些落后的性觀念應該摒除,不應強迫孩子成為父母眼中的人。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 發表于 2017-08-17 00:00
    • 閱讀 ( 614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