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旦木雖然不是中原地區的傳統干果,但是近年來早已和開心果、杏仁等在超市平分秋色,深受廣大人民的歡迎。巴旦木(Badam)這個名字,起源于波斯語,表示“內核”的意思。很多同學在食用它的時候,會覺得它和杏仁非常相似。它們其實是一家“仁”的嗎?
巴旦木又稱為巴旦杏,但是它卻不是杏,而是薔薇科桃屬扁桃亞屬植物。由于巴旦杏果小、扁圓,果肉干澀無汁,所以不能食用,只剩下我們常見的“果仁”部分能吃。它原產于中亞的波斯(伊朗)地區,唐太有文獻記載載:“偏(扁)桃出波斯國,波斯呼為婆淡樹(巴旦木的另一種音譯)。長五六丈,周四五尺,葉似桃而闊大,三月開花,白色。花落結實,狀如桃子,而形扁,故為之扁桃。其肉澀不可唆,核中仁甘甜,西域諸國并珍之。”巴旦木作為新疆地區的傳統食品,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但是由于交通不便,所以古代很少有巴旦木能運到中國內地。
而和它非常相似的杏,卻屬于薔薇科李亞科李屬李亞屬植物(至于美國大杏仁的家譜,另當別論),其果肉、果仁均可食用。不論是外形還是親緣關系,都有點遠。首先從外殼上來說,杏仁的外殼較硬且光滑,顏色為深黃褐色;而巴旦木的外殼非常薄,用指甲一摳就會掉渣,而且殼是亮黃色,還有很多小坑。從味道上來說,一些杏仁略微帶有酸苦的味道,而巴旦木卻有特殊的香甜味。從果仁形狀上來說,杏仁比巴旦木小得多,而且是扁平的橢圓形,巴旦木則要更狹長一些。
巴旦木營養價值很高,仁內含植物油55~61%,蛋白質28%,淀粉、糖10~11%,同時含有鐵、鈷等18種微量元素。它的營養價值相當于等重量牛肉的六倍,并能治療高血壓、神經衰弱、皮膚過敏、氣管炎、小兒佝僂病等疾病。
(作者:朱廣思)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