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撒鹽是句老話了,其實它也是一個常識。主要原因是,鹽會直接刺激痛覺神經纖維。
首先,從皮膚感覺的角度來看。皮膚很敏感,不僅表面有數不清的汗毛,就連微風吹動它都能感覺到,而且表皮下有非常豐富的神經纖維和各種各樣的感覺細胞——感受觸覺、痛覺和溫覺。
但是,神經纖維并不直接暴露在外,而是躲藏在皮膚里面。可如果皮膚破了,有了傷口,那就不同了。敏感的痛覺神經纖維在傷口處暴露出來,各種各樣的刺激都會影響到它,引起疼痛。鹽,它能直接刺激痛覺神經纖維。所以當鹽接觸傷口時,暴露在外的神經末梢受到刺激后,便會感到格外疼痛。
再者,從傷口愈合的角度來看。如果將固體鹽放到傷口上時,會形成局部的高濃度鹽溶液。傷口處皮膚破損,會有組織液流出。這些組織液的滲透壓相當于0.9%的氯化鈉溶液,即生理鹽水。在傷口上撒鹽,固體鹽就會溶解到組織液中,形成高濃度的氯化鈉溶液,將細胞中的水分吸出來,造成細胞脫水而死亡。但是,傷口處皮膚細胞的生長能力是傷口愈合的重要條件。所以,傷口上撒鹽對傷口愈合非常不利。
不過,一項發表在《美國病理雜志》上的新研究發現,適當出汗,反而能讓傷口愈合更快。這是因為小汗腺含有一種能夠制造干細胞的物質,就像一個細胞儲存庫一樣,在修復創傷時能夠“招募”新生細胞,發揮非常積極的作用。而人體的小汗腺數目眾多,通過激活其功能修復傷口,是人類特有的生理功能之一。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