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盈余是一個商業術語,用來描述幾種不同的情況。經濟盈余的基本定義是,一個實體,如市場、企業、政府或個人的金融資產超過其金融負債。然而,這個基本定義,在商業中,盈余也是一種解釋公司凈資產和成功程度的手段對于個人來...
經濟盈余是一個商業術語,用來描述幾種不同的情況。經濟盈余的基本定義是,一個實體,如市場、企業、政府或個人的金融資產超過其金融負債。然而,這個基本定義,在商業中,盈余也是一種解釋公司凈資產和成功程度的手段對于個人來說,經濟盈余可以用幾種方式來描述,如果一個人在月初有一定的生活費,但在這個月里沒有全部花光,那么他或她的預算就是剩余的一部分,盈余也可以用來描述個人或消費者愿意為某件東西支付的價格與實際支付的價格之間的差異。如果一個人愿意花800美元(USD)購買一張沙發,但發現同樣的型號需要600美元,所謂經濟盈余是指消費者不愿意花費的200美元。
當一個人有經濟盈余時,他們的支出往往會增加在商業中,盈余也可以用來解釋公司的凈資產和成功程度在一段時間內,如果一個公司的收益超過了所有的支出,包括勞動力、生產成本、運輸和投資損失,那么剩余的金額就是經濟盈余。這個數字還定義了一個公司在一段時間內的盈利能力。如果一個公司的收入等于100萬美元,總支出等于500000美元,剩余的500000美元被視為利潤,或者換句話說,盈余。然而,在金融領域,像盈余這樣的術語通常有更復雜的應用。例如,在一個基本的供需圖中可能涉及幾種不同類型的經濟盈余。除了消費者剩余,生產者盈余的數量也必須考慮在內。這個數字是由供應商的利潤超過運營成本而得出的。當政府通過稅收、關稅等方式獲得的收入達到政府經濟盈余時,以及其他方式,超過了它在政府項目上的支出,如軍事、公共工程、工資和執行政策。自然,政府稅收會從消費者和生產者盈余中抽取一部分。理想情況下,當消費者有足夠的利潤來維持生產者盈利時,一個地區就會達到總盈余或社會盈余,而對兩者征收的稅收使政府保持盈余或平衡,但不足以使企業或個人陷入赤字,這種均衡雖然理想,但很少出現。
-
發表于 2020-08-12 10:15
- 閱讀 ( 3071 )
- 分類:業務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