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效應是一種關于消費習慣的經濟學理論,它認為隨著消費者感知財富的增加,消費者的消費也會上升。消費者對自己的凈資產的感知通常取決于股票和房地產等資產,此外還有現金和銀行賬戶等流動資產。然而,與銀行里的現金不同...
財富效應是一種關于消費習慣的經濟學理論,它認為隨著消費者感知財富的增加,消費者的消費也會上升。消費者對自己的凈資產的感知通常取決于股票和房地產等資產,此外還有現金和銀行賬戶等流動資產。然而,與銀行里的現金不同,房地產和股票價值只是紙面上的財富,在出售前不代表真正的財富,可能以更低的價格出售。直到真正出售,價值增加只是市場對潛在財富的判斷。

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表示,美聯儲購買6000億美元的政府債券將導致股價上漲并受到打擊經濟停滯,財富效應的經濟現象,其動力來自于消費者心理,紙上房價和股票價格的上漲,讓消費者更有信心,更有信心,他們通過獲得更多的信貸來增加消費并更愿意購買商品和服務。

房地產價值只代表紙面上的財富,而不是真正的財富,然而,由于消費者感到更富有,對所有商品的需求并不會增加,隨著消費者財富的增加,一些消費者開始冷落更便宜的商品,轉而購買更昂貴的商品例如,在財富效應下,消費者可能會購買大型汽車,而不是購買小型節能汽車,耗油量低的更昂貴的SUV。研究過這一現象的經濟學家已經將其影響量化。一般來說,他們發現,房地產或股票價格上漲造成的財富效應會使消費者的支出增加2至2倍一項研究發現,房價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比股票價格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更能增加消費者的支出。經濟學家們經常在回顧消費者支出或消費者信心。美聯儲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在2010年11月為《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撰文稱,美聯儲購買6000億美元政府債券,這是美聯儲第二次嘗試量化寬松刺激美國經濟,這將導致股價上漲。那些相信證券和房價上漲會產生財富效應的人通常承認,房價和股價下跌會帶來反向財富效應,即消費者對感知財富的信心下降會導致消費者控制消費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經濟學家都認同財富效應理論。有人指出,上世紀90年代末的互聯網繁榮和隨后的21世紀初的泡沫破裂。他們說,繁榮和蕭條并沒有導致消費者消費的顯著增加或減少

作為一個消費者,他們的感知財富會增加,他們的支出也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