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是由卡爾·馬克思撰寫、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編輯、在19世紀下半葉出版的一部關于資本主義的論文。在這部著名的著作中,馬克思描繪了一種制度,即控制生產資料的人能夠剝削生產商品的工人,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
《資本論》是由卡爾·馬克思撰寫、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編輯、在19世紀下半葉出版的一部關于資本主義的論文。在這部著名的著作中,馬克思描繪了一種制度,即控制生產資料的人能夠剝削生產商品的工人,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資本主義依靠工人生產商品,但工人的工資和工作條件仍然很差。根據馬克思的理論,這種剝削和貨幣與商品的不斷交換,是資本主義的支柱。
卡爾·馬克思(前景)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雕塑當他把注意力轉向資本主義時,他已經出版了著名的關于階級斗爭的著作《共產黨宣言》。在那段歷史時期,工業革命正在歐洲盛行,馬克思觀察到工人們面臨的日益惡化的條件。這就是《資本論》的靈感來源第一卷出版于1867年,第二卷和第三卷由他的朋友恩格斯在馬克思去世后編輯,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值得注意的是,馬克思沒有使用《資本論》他把資本主義的發展方式描述為一種歷史必然性也沒有公開要求工人在工作中造反,馬克思只是覺得資本主義在雇主和雇員之間造成的分裂是一種無法維持的局面,它為工人的動亂埋下了種子生產商品,馬克思認為,控制生產資料的企業實體創造了有助于資本主義繁榮的條件。工人,他們依靠雇主的工資,基本上是在為雇主創造財富,而這些財富是不允許他們分享的。這個系統變成了一個自我延續的機器,在這個機器里,生產的商品的價值遠遠超過生產它的工人的價值商品是《資本論》的另一個中心主題,馬克思從本質上說,商品在市場上的價值實際上與它們的實際效用沒有什么關系,商品的價值是根據它與其他商品相比的成本來定義的,這意味著商品對購買商品的人來說不再是財富的象征,這種對商品的永無止境的追求最終導致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因為在對商品的需求減少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商品被生產出來。
-
發表于 2020-08-14 14:15
- 閱讀 ( 996 )
- 分類:業務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