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殼是地殼的最上層,海洋地殼的厚度為5公里(3英里)到10公里(6英里),大陸地殼的厚度為30公里(20英里)到50公里(30英里)。這不到整個地球深度的1%。地殼分為大洋部分,由玄武巖、輝綠巖和輝長巖等密度較大的巖石組成,以及由花崗巖等...
地殼是地殼的最上層,海洋地殼的厚度為5公里(3英里)到10公里(6英里),大陸地殼的厚度為30公里(20英里)到50公里(30英里)。這不到整個地球深度的1%。地殼分為大洋部分,由玄武巖、輝綠巖和輝長巖等密度較大的巖石組成,以及由花崗巖等較輕巖石組成的大陸地殼部分。

地球的頂層是地殼地殼最初形成于46億至39億年前的Hadean Eon。地球開始時是一個熔化的巖石球,但在1億到1.5億年內,表面變冷變硬。較重的元素,如鐵和鎳,大多沉入地核,現在已知最古老的巖石是來自加拿大地盾的鋯石,年代可追溯到44億年前。現今地殼本身有一系列的年齡,從超過30億年到海洋地殼的不到1億年

殘留在地下的熔融巖石稱為巖漿。大陸地殼和大洋地殼都由漂浮在熔融層頂部的構造板塊,地幔地殼和地幔的分離是一個稱為莫霍面不連續的邊界,定義為巖石塑性和地震速度的變化。我們所知道的地球內部結構的許多知識都是通過測量穿過它的地震波的速度來了解的

大陸地殼和大洋地殼都是由漂浮在地幔頂部的構造板塊組成的,由于比大陸地殼密度更大,它不斷地被俯沖——被拉到其他板塊之下——并被推入地幔,在那里它融化。大裂谷形成于板塊分開的地方,而山脈則在它們碰撞的地方形成。在這些裂谷中,巖漿從地表下升起,以取代由于俯沖。整個大洋地殼每兩億年就自我循環一次。地球上的生命主要負責目前地殼的化學組成。因為氧氣是光合作用的副產品,光合生物在20億年前進化,地球歷史上釋放了大量的氧氣,99%以上的地殼是由各種氧化物組成的,有些例外是氯、硫和氟。氧化硅(SiO2)是最豐富的氧化物,約占地殼的60%,其次是氧化鋁(Al2O3)占15%,剩下的是氧化鈣、氧化鎂、氧化鐵、氧化鈦和其他一些

地殼不到地球深度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