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小說是對主人公從童年到成年的人生軌跡,在這方面,它與“成人小說”有相似之處,但成長小說不同于“成人小說”,第一部成長小說是由歌德寫的,它起源于18世紀的德國,由弗里德里希·馮·布蘭肯堡于1774年首次提出,這個詞最早...
成長小說是對主人公從童年到成年的人生軌跡,在這方面,它與“成人小說”有相似之處,但成長小說不同于“成人小說”,第一部成長小說是由歌德寫的,它起源于18世紀的德國,由弗里德里希·馮·布蘭肯堡于1774年首次提出,這個詞最早是在1819年由卡爾·摩根斯特恩首創的。這一流派很快就傳遍了德國和整個歐洲。它成為作家們寫一個人發展,特別是婦女和少數民族或宗教少數群體的發展的一種常見方式從童年到成年的性格。成長小說中有許多共同的特點。這些書傾向于關注一個人物,盡管有些書會關注一小部分人。重要的因素是主人公的這種發展,他往往在某種程度上與社會脫節,常常是一個實際的或隱喻性的孤兒。成長小說所處的社會限制是明確界定的。這些限制,連同一個深刻的挫折或失落感,促使主人公對社會作出反應。這部小說描繪了一個很長的和主人公回歸社會并接受社會價值觀和觀念的緩慢過程。通過這段漫長的旅程,主人公獲得了自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成長小說中有許多例子,第一部被認為是這樣的小說是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s威廉·邁斯特的學徒制這部小說定義了這一類型,并以一個資產階級商人的兒子威廉和他對自己的不滿為主線。威廉發現自己的處境和社會限制是空虛的、毫無生氣的。他最終在一個神秘的群體中找到了慰藉和一席之地,并通過表演莎士比亞的戲劇,例如“哈姆雷特”。一個更現代的例子是石黑一雄的《永不讓我走》。小說講述了三個年輕的主人公露絲、湯米和凱西。他們是在一所名為海爾沙姆的寄宿學校長大的孤兒。當他們在書的三個階段長大后,他們了解到了自己的命運:他們是被設計出來的克隆人把他們的器官捐獻給病人。當愛驅使他們試圖推遲命運時,他們最終學會了接受命運。阿富汗作家哈立德·侯賽尼的小說《追風箏的人》,描繪了一個名叫阿米爾的男孩的生活。小說也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述了阿米爾童年在喀布爾放風箏的故事;第二部分講述了他家人在蘇聯入侵后飛往巴基斯坦和加利福尼亞的故事;第三部分講述了阿米爾回到巴基斯坦,了解朋友們的命運
-
發表于 2020-09-02 17:44
- 閱讀 ( 3739 )
- 分類:社會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