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主教會中出現了一個概念,用以解釋那些根據天主教教義不能明確劃分為天堂或地獄的死者。這個概念甚至在天主教徒中也有爭議,而大多數其他基督徒根本不接受這個概念。縱觀天主教會的歷史,神學家們一直在討論和爭論無邊...
在天主教會中出現了一個概念,用以解釋那些根據天主教教義不能明確劃分為天堂或地獄的死者。這個概念甚至在天主教徒中也有爭議,而大多數其他基督徒根本不接受這個概念。縱觀天主教會的歷史,神學家們一直在討論和爭論無邊狀態。從本質上說,它是天堂和地獄之間的一個中間環節,在上帝的存在之外,但不受與地獄有關的折磨。

天主教認為兒童的無邊狀態與原罪有關。根據天主教教義,只有那些接受基督救恩并受洗的人,才可以進入天堂,在上帝面前永生。對于那些因任何原因不能滿足這些要求的人來說,這就成了一個問題,盡管他們沒有做任何令人厭惡的事情,可以舒服地下地獄無期徒刑主要有兩大類:
limbus patrum或"父親的邊緣"和
嬰兒的邊緣或"孩子的邊緣"。父親的邊緣是一種暫時的狀態,在那里,正義的人在基督降臨之前就死了,直到基督的死為人類打開了天堂。這種信仰有時也是如此與基督在他死與復活之間的三天時間里,對死者的靈魂進行傳道,并將那些在天堂的人從他們目前的狀態中解放出來的信仰聯系在一起。父輩的無邊狀態適用于《舊約》中亞伯拉罕和摩西等英雄,例如,兒童無期徒刑是比較有爭議的一個分支,也是天主教會以外的人最為人所知的一個分支。與父親的無邊狀態不同,兒童的無邊界狀態通常被描述為一個永久的狀態。這是用來解釋未經洗禮而死亡的幼兒這種困境與天主教徒對原罪的信仰有關,在《創世紀》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中描述了所有人類由于亞當的墮落而生的罪惡。根據天主教的思想,洗禮是除去原罪的必要條件,一個人不能以任何罪的狀態進入天堂,無論是原罪還是原罪個人的。古往今來,許多天主教徒都為原罪和洗禮對兒童靈魂的影響所困擾,這些兒童顯然沒有個人罪,卻沒有接受洗禮就死了。有許多理論提出,以調和這個問題與天主教的信仰,即上帝本質上是愛和寬恕的本性,其中一種是無邊狀態。一些天主教神學家把它描述為一種完美的、自然的幸福狀態,與天堂里的超自然幸福截然不同。limbo這個詞通常在非宗教的語境中被用來指任何一種中間的、中立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沒有真正的好的或壞的事情發生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可以是一種停滯,也可以是一個沒有明確終點的等待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