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薩的形象被東正教基督徒稱為"圣潔的曼蒂莉安",據說是一塊布,上面奇跡般地印著耶穌基督的臉。傳說,埃德莎的形象被送給艾德薩古城的國王阿布加,治好了他的病。四世紀初,凱撒利亞的尤西比烏斯在信中抄寫了國王的來訪請求...
愛德薩的形象被東正教基督徒稱為"圣潔的曼蒂莉安",據說是一塊布,上面奇跡般地印著耶穌基督的臉。傳說,埃德莎的形象被送給艾德薩古城的國王阿布加,治好了他的病。四世紀初,凱撒利亞的尤西比烏斯在信中抄寫了國王的來訪請求,他答應派一個使徒去拜訪他。使徒泰達烏斯后來拜訪了國王,據說這使他奇跡般地痊愈了。

艾德莎的形象是一塊布,據說上面印著基督的臉。盡管傳說中阿卜加國王收到了艾德莎的肖像作為禮物從基督傳來,凱撒利亞的尤西比烏斯在《教會歷史》中翻譯的書信中沒有提到這一形象。在進一步的文獻資料中,阿代的教義中提到,國王派了一位宮廷藝術家到基督那里來描繪他的形象。由此產生的傳說被基督教東正教接受為事實,認為艾德薩的形象是上帝的作品,而不是人類的作品;希臘人稱之為"阿赫伊洛皮埃托斯"或"非手工制作的圣像"。在10世紀,埃德薩的形象被從愛德薩(現在的烏爾法市)送到君士坦丁堡,在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期間,它消失在君士坦丁堡。后來,埃德莎的形象出現了作為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圣堂的一部分,在巴黎重新浮出水面,但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再次消失。在19世紀,俄羅斯軍隊將埃德莎的形象復制成"Khorugvs"或宗教旗幟,并在幾個拜占庭教堂中大量出現據報道,艾德莎像是許多宗教遺跡中的一件,上面有耶穌的奇跡般的形象,比如維羅妮卡的面紗;埃德莎的形象經常與都靈的裹尸布混淆——據說這是基督全身的印記,從理論上說,在六世紀到十三世紀之間,被吹捧為埃德莎形象的物品實際上是都靈的裹尸布,折疊和裝裱,這樣臉部就可以看出來了。梵蒂岡圖書館的拉丁語法典似乎通過八世紀的記載支持了這一理論,即"阿卜加國王收到了一塊可以穿在上面的布今天,有兩件遺物被認為是埃德莎形象的傳說:一件是熱那亞的圣面,保存在亞美尼亞人的圣巴塞洛繆教堂;另一件是圣西爾維斯特羅的圣面,保存在梵蒂岡的馬蒂爾達小禮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