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吝嗇鬼"這個詞是用來形容吝嗇錢的人的。然而,由于這個詞與種族稱謂語有著不幸的相似之處,因此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這個無關痛癢的詞在講英語的人中一直充滿爭議。早在1924年,人們就把"吝嗇鬼"和種族稱謂混淆了,在20世...
"吝嗇鬼"這個詞是用來形容吝嗇錢的人的。然而,由于這個詞與種族稱謂語有著不幸的相似之處,因此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這個無關痛癢的詞在講英語的人中一直充滿爭議。早在1924年,人們就把"吝嗇鬼"和種族稱謂混淆了,在20世紀90年代,當政府官員使用這個詞時,引發了一些爭議。盡管他們的使用完全適合當時的情況,比如一位官員說他"需要節省財政開支"來應對預算削減,公眾的一片嘩然凸顯了人們對這個詞的困惑。

這個詞最早的用法之一來自詩人杰弗里·喬叟的作品。"吝嗇"的詞根來自印歐語系詞干,意思是"封閉"或"緊"。還有許多其他詞也與這個詞有關,包括neap、nibble和nip。這個詞最早有記載的用法之一來自喬叟的著作,表明這個詞在14世紀時已被廣泛使用。這一時期的拼寫沒有標準化,所以"吝嗇"出現在各種色彩豐富的變體中,但這個詞的意思是清楚的。這與種族歧視有關"被混淆"這個詞似乎是在15世紀發展起來的。它來源于西班牙語中的"黑人"一詞,很明顯,種族歧視的意思是指膚色,盡管它最初可能只是作為一個描述性的詞,很像"金發女郎"。隨著人們對黑人的態度改變,"吝嗇鬼"這個詞開始有了更多邪惡的種族主義含義,到了現代,這個詞被認為是極具攻擊性的。在"吝嗇鬼"和一個來源完全不同的詞之間的混淆說明了英語中一個有趣的問題因為英語是從多種語言融合而來的,所以經常會遇到發音相似但含義迥異的單詞,因為種族稱謂已經成為一個使用起來非常激烈的詞,許多人聽到這個詞就跳到"吝嗇"上,假設說話人是種族主義者。雖然把吝嗇或吝嗇的人描述為吝嗇是恰當的,但這可能不可取。要理清無辜的詞和種族的稱謂之間的混淆,需要一堂簡短的詞源學課,而這正是許多人不愿坐視不理的在一場關于種族歧視詞匯的討論中,由于許多人不愿意在禮貌用語中使用"吝嗇",因為害怕引起冒犯,這個詞有可能因缺乏常用用法而從英語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