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瓶,這一術語的靈感來源于"帶著一粒鹽吃東西"。至少從17世紀開始,人們就在用英語告訴對方,東西應該帶著一粒鹽吃,但這個詞的起源要古老得多。事實上,第一個提出這個詞的人是老普林尼,他在公元前一世紀寫道。普林尼在解毒劑中加入了一定量的鹽,并補充說,人們應該用一粒鹽來威脅投毒,"在提到這個食譜時,鹽實際上對某些毒物是有效的,盡管攝入大量的鹽會使人感到相當不舒服。正如普林尼所說,當一個人用一粒鹽來威脅時,這意味著他或她沒有完全認真地對待這種威脅,因為他或她所掌握的信息使威脅變得不那么可怕或有效。很多事情看起來都很有威脅性和壓倒性,但一個人可以想方設法讓這些事情變得更容易處理,不管威脅是潛在的失去房子還是糟糕的成績。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句諺語提醒我們,當遇到問題時,要冷靜下來,四處尋找共同的解決辦法。在評估一個看起來很理想的情況時,一定程度的懷疑也會非常有用。例如,如果有人提出讓另一個人去熱帶地區進行一次全費用的旅行,他或她可能需要更深入地挖掘,找到隱藏的陷阱如果這樣的提議是半信半疑的,那么潛在的問題往往會暴露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句話提醒人們不要只接受表面上的東西,而是要挖掘更多的信息來獲得一個完整的畫面。有些人被批評過于懷疑,但記住事情應該這樣做也沒有錯仔細考慮。這可以使人們避免麻煩,隨著時間的推移,某人甚至會變得比其他人更敏銳,因為他或她在回應某件事之前會花時間充分考慮某件事。對某個問題有節制的反應往往比草率的反應好。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