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倫勛爵在《唐璜》中使用了"血與雷",這句話出現在許多文學作品中,包括詩歌、小說和戲劇中。拜倫勛爵的詩《唐璜》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哦,血與雷!哦,鮮血和傷口!托比亞斯·斯莫萊特1751年出版的《游隼泡菜歷險記》中也有這句話。這句話在19世紀的使用,引發了一系列血腥和雷人的便士恐懼,或者十幾十來個羅曼史。切碎的誓言是一種委婉語。一個或幾個詞被去掉,換成不那么令人討厭的替代詞。這些替代詞通常在形式或聲音上與原文有聯系。這樣,"該死的上帝"變成了"戈登·貝內特"。這類短語是非字面的習語,在他們的語言或文化中被廣泛理解,但是對于新的語言學習者來說是很難掌握的。"血與雷"的血可能與一個更古老的咒語"血腥"有關。在英國,它仍然被用作夸張形容詞的手段,其來源有爭議。一些人認為它是"由我們的夫人"的縮略詞,意思是圣母瑪利亞。其他人相信這是來自英國瑪麗女王統治時期,她因反新教的清洗而被稱為"血腥瑪麗"。1914年,蕭伯納在他的戲劇《皮格馬利翁》中加入了這個詞,其中一個人物驚呼"走路!不太可能!"這個感嘆詞在那些比較克制的時代引起了轟動這是因為"血腥"一開始是一個無關痛癢的詞,但在18世紀末有了更為粗魯的含義。"血與雷"可能是一個現代的含糊其辭,但它可能與基督教前的一個古老的誓言有關。在許多宗教中,雷霆被認為是一個元素神。這包括盎格魯-北歐異教。單詞Thunder本身來源于Thunor,英語版的Thor。伴隨著血誓和血祭,"血與雷"可能起源于對雷神的一次血誓。除了出現在一些文學作品中的一句臺詞或短語之外,"血與雷"還被用作其他形式的流行文化的名稱。在20世紀90年代,挪威音樂家莫蒂斯發行了一張同名的雙軌EP。這首歌也作為2004年概念專輯《利維坦》中的一首歌名出現在了Mastodon樂隊的2004年概念專輯《利維坦》(Levithan)上。這首歌也被用作游戲工作室發行的一個短命漫畫系列的標題,并以戰錘4萬宇宙為背景。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