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跟朋友去了一趟日本。短短的10天時間里,看到不少新鮮的細節。最近終于有空整理、記錄下來。
行程:東京(3晚)、京都(3晚)、大阪(3晚)神戶+奈良
交通方式:鐵路+公交

1.鴉雀無聲的地鐵
日本人非常尊重他人的空間和隱私,表現是在各種方面不給人家添麻煩。一天早上,我們擠上了高峰時間的東京地鐵,車廂門關上后,我和友人都驚呆了,因為滿滿的一車人,竟然沒有一個人說話(當然,更不要說吃包子和喝牛奶了)。
出地鐵坐自動電梯上樓時,東京人也展現出了良好的公民習慣。人們不會在扶梯口擠成一團。而是立即非常有序地自動排成兩列隊伍,然后按照順序上電梯。(電梯永遠分為兩列。一邊是站,一邊是行走。 )太感動了!
日本的公共交通,包括地鐵和巴士上,都是沒有人打電話的,這也算是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友人胤澤(現在在京都大學讀法學,也是我們此次行程的“地陪”)說有一次在巴士上見到一個東南亞婦女打手機,結果司機非常不滿,一直在廣播里提醒她不能打,說了好幾次,她才停下來。

2.愛騎自行車的日本人
也許是在香港住久了,我到東京后的第一個詫異是,周圍居然有很多人騎自行車。還有很多人把小孩放在自行車前面的框框里(專門設計過的框框,小朋友可以坐得很舒服)。
在香港,除了馬路上偶爾有送外賣的騎車,也是沒有人騎自行車的。
即使是不騎自行車,日本城市的公共交通四通八達,根本就不需要自己開車(鄉下應該還是需要的)。聽我在日本的表哥說,他每天要坐兩個小時火車通勤到東京上班。到了這里才發現,真的有很多人這么做。因為東京房租貴,而且日本的軌道交通方便又舒服,這樣何嘗不可。
東京的有軌交通,并不是只由一家鐵路公司運營。有的時候在一個站,就有各家不同鐵路公司運行的不同線路,光是看圖就足以把你看暈。因此,如果是自由行的朋友,強烈建議租個Wifi,因為你隨時需要查Google Map.
在日本,我們體驗了兩次新干線。分別是從東京到京都,以及從大阪到東京。整體感覺都非常舒適,安靜,無腳臭。火車上的廁所也很干凈,座位之間的空間超級大。

3.不給別人添麻煩
不給別人添麻煩是日本人相處的重要原則。
在東京新宿,我與友人們找到一個吃涮涮鍋的地方,在一棟不起眼的樓里。坐上電梯去餐廳的時候,遇到一個其貌不揚的日本男人同乘電梯但比我們先下。等到他出電梯的時候,他突然又轉過頭,冒著被夾的危險,把手伸了進來,原來是為了按一下那個“關門”鍵,讓我們可以更快地到達我們的樓層!
還有一次,在京都的公交車上,我坐在位置上,中途上來了幾個老年人。我試圖想給一位老奶奶讓座,但是她又找到位子坐下來了。看到我企圖起身,其實我屁股都沒有離開位子呢,她立即非常不好意思得給我鞠躬,連聲說謝謝。這下輪到我不好意思了!

4.敬業
日本的服務行業絕對是全世界的頂端。在我去過的許多地方,大概就只有臺灣能望其項背。
不管在任何場合,所有服務人員面帶微笑,而且跟客人有眼神接觸。我們在京都去了鴨江旁邊一家吃烤肉的館子。那個負責點餐的小伙子居然是跪在地上幫我們點餐的。那頓烤肉雖然價格不菲,但是我們都吃得很滿意(其中一個服務生一看就是日本裔和白人的混血,長得很帥。)
日本出租車司機感覺年齡比較偏大,但都穿得很體面,每輛車都有GPS,如果找不到,他們會很認真地輸入地址帶你去。不會因為語言不通不耐煩,更不會少找零錢。
不管是做什么職位,我能感覺到日本人都發自內心地尊重自己的工作。

5.廁所里面的流水聲
雖然以前讀到過這個只屬于日本的細節,但自己體驗到的時候還是相當驚喜。
日本不少的公共廁所里都有一個動作感應的按鈕設計,用手在前面晃一晃,它會發出流水的聲音。這樣別人就聽不見你,你也聽不見別人,免去了不少尷尬。是不是想得很周到?
日本的公共廁所的馬桶都是超豪華配置,不但有自動加熱的功能,還可以自動洗pp,還可以調節噴水位置前后和水溫以及力度。他們對自己的屁股真的很好。

6.第一次住榻榻米
我們在京都住的是一間通過Airbnb預訂的民宿。 第一次體會到了榻榻米的感覺。房子在京大附近的一個小巷子里面。一共有兩間臥室,中間是一個類似客廳的地方。地上鋪的木地板,地板上面是卷起來的床墊和鋪蓋。要睡覺的時候就把床墊和鋪蓋打開,人睡在上面。房子是平房,外面有一個像天井一樣的小院落。
在這間民宿我們一共住了3個晚上。 除了有一個晚上我被蚊子咬醒了之外,其他的時候還是睡得很好的。
因為是在民宿,有廚房,鍋碗瓢盆都很齊全,我們還去附近的超市買了面包和雞蛋,第二天早上自己做了早飯。雖然日本的館子相對貴,但超市里面的吃的東西還是非常便宜的。
民宿的廁所很小,但馬桶的設計十分有趣。小小的洗手臺設計在馬桶的上方,在沖水的時候,洗手臺的水自動打開,這樣你洗手的水自動流到馬桶里面,讓水得到了二次利用。

7.吃到撒鹽的壽司
到日本一定要吃壽司。除了筑底海鮮市場,我們也體驗了當地的壽司店。
這家位于池袋的壽司店初看上去十分不打眼,在一棟樓房的二樓,我們去的比較早,只有我們一桌。在老板娘端茶送水并跟我們確認我們點的套餐之后,熱情的壽司師傅就出來了。壽司師傅直接在客人前面現做給我們吃。聽說我們是從中國來的之后,他就一直企圖通過打手勢和說帶有嚴重日語腔我完全聽不懂的英文跟我們溝通。每個人8000日圓一套的壽司吃起來還真的有點撐,除了各種生魚片,螺肉,烤魚,最后一道菜還有壽司。一下子吃下去那么多生的東西,我們都紛紛表示有點吃不消。感覺新奇的是,壽司是師傅做好了直接放在木質臺面讓你吃,不是放在碗里面。因此臺面非常干凈,每吃完一道菜,師傅都會立即把臺面抹干凈。有一道壽司,上面直接放了一撮鹽,師傅告訴我們不要蘸醬油直接吃,雖然我們大家都覺得有點吃不消,但看著師傅充滿期待的眼神,還是努力咽下去了。
日本人的英語普遍不怎么樣,所以如果一點日語都不會,和本地人溝通還真是有點困難。

8.內向的國家
我覺得日本是一個非常內向的國家,非常適合不喜歡說話的人。比如,出去吃飯這件事,點菜總得說話吧?在日本,真的不用。吃完了第一頓壽司,第二天我們就很想吃點熱的,于是選擇了一家日式的牛肉飯館,類似吉野家的快餐店。這家店絕對是日本內向型文化的一個典范。
走進門之后,可以直接到自動售票機那里交錢,根據屏幕圖片的提示選擇你想要的套餐。拿到票之后再到中間的桌子坐下來,位子是圍繞著中間的工作區擺的。當你坐下來的時候,里面的工作人員已經知道你點了什么菜了,你把你的票給他,很快他就會把你的套餐端上來。就這樣,點菜、說話,這兩個需要說話的環節就繞過了。一句話都不用手,就可以吃完一頓飯,真是好省力氣啊!
順便說一句,日式料理真是味道一般。雖然做得那個好看和精細,味道上跟中國菜、特別是四川菜還是差太遠了。當然,壽司和生魚片還是很棒的。

9.彈珠機文化
日本的彈珠游戲室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文化現象。這種類似于老虎機的游戲室遍布各大小城市的街頭小巷,是成年人放松和緩解壓力的地方。雖然不少國家都有賭場,但是日本的彈珠室光顧的人基本上本地人,不是外地人,而且密度也更大。
我們在大阪的酒店對面就是一家彈珠室。從外面看上去,就像一個家樂福。推開門進去,里面沒有上千,也有成百臺機器干干凈凈,閃閃發光,但聲音卻震耳欲聾。每個人都對著自己的機器投入地玩著。這種噪音我呆10秒就受不了了。但神奇的是,這些樂在其中、平時這么喜歡安靜的日本人似乎完全不受影響。
胤澤說,他剛到日本學語言時,老師警告他千萬不要去玩彈珠,因為很容易上癮。友人為了體驗,投入了1000日圓,結果2分鐘不到還沒有摸清楚火門就洗白完了。

10.擦輪胎的司機
無論是在大都市東京,還是休閑的京都,還是更小的神戶,日本到處都很干凈。
只需要一個細節可以震撼你,就是在酒店門口,我看司機居然會用毛巾擦拭大巴車的輪胎。輪胎!他一定要確保那個輪胎閃閃發光,一塵不染。
這么敬業又愛干凈的司機,反正我是第一次見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曉有所得)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