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茲的意思是每秒一萬億個周期。通常,這個短語用于指頻率約為每秒一萬億次的輻射。這個術語也可以用來指每秒發生一萬億次的任何事情,比如某些原子振動或者時鐘速度比它快幾百倍的未來計算機今天的科技和工業,太赫茲波...
太赫茲的意思是每秒一萬億個周期。通常,這個短語用于指頻率約為每秒一萬億次的輻射。這個術語也可以用來指每秒發生一萬億次的任何事情,比如某些原子振動或者時鐘速度比它快幾百倍的未來計算機今天的科技和工業,太赫茲波之所以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是因為這部分頻譜是最難產生的,而且剛剛開始被利用。太赫茲輻射有時被認為是紅外輻射的一個子集。

衛星通信是一種擬議的太赫茲應用電磁頻譜的定義是頻率在300千兆赫茲(3x1011赫茲)到3太赫茲(3x1012赫茲)之間的輻射,對應的波長在1毫米到100微米之間。這使得這些波介于長波紅外輻射和短波微波輻射之間。對于波長在1毫米以下的波,這些波也被稱為亞毫米波,反映在從宇宙中捕捉這些波的天文設備上,就像加州加州理工學院的亞毫米波天文臺和亞利桑那州的海因里希-赫茲亞毫米望遠鏡一樣。

電磁頻譜中的太赫茲部分被定義為頻率在300千兆赫到3太赫茲之間的輻射。就像紅外線,太赫茲波有時被認為是太赫茲輻射的一部分是由所有溫度為任何溫度的物體發射的,這意味著宇宙中的一切。然而,與近紅外光譜中的波不同,太赫茲波的數量很小像紅外線和微波一樣,它們是直線傳播的,而且是非電離的、安全的、無放射性的。它們可以穿過各種非導電材料,包括衣服、紙張、紙板、木材、建筑物、陶瓷,它們還可以穿越霧和云層,比紅外線更有效,但不能穿過金屬或水。和紅外光一樣,這些波幾乎完全被地球大氣層所阻擋。太赫茲波的產生和觀測都很困難,作為可靠的太赫茲輻射源,90年代才發展起來,包括回旋管、返波振蕩器、同步輻射光源、遠紅外激光器、量子級聯激光器、自由電子激光器和光混合光源。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這些波的研究開始起步,通過商業化和應用,這種輻射一直是緩慢的,應用領域包括醫學成像、安全、材料分析、強磁場中凝聚態物質的研究、亞毫米天文學、觀察藝術品上的舊漆層、衛星到衛星或飛機到衛星通信和質量控制成像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