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00年代后期由化學家Joseph Proust首先解釋的一定比例定律是現代科學對化學組合的理解的基礎。它說,在任何體積或質量中,化學化合物的元素都將保持其所占的比例。一種眾所周知的化合物是純水,由氫和氧組成,分子式為H2O...
在1700年代后期由化學家Joseph Proust首先解釋的一定比例定律是現代科學對化學組合的理解的基礎。它說,在任何體積或質量中,化學化合物的元素都將保持其所占的比例。一種眾所周知的化合物是純水,由氫和氧組成,分子式為H2O。根據一定比例定律,不管水的量是多少,不管是玻璃還是雨桶,或者用滴管——氫和氧的比例總是1:8:1。這個定律適用于幾乎所有化合物的比例。

這條確定比例的定律自18世紀末首次提出以來,對科學家非常有用。普魯斯特發現他在六年時間里的實驗最初是在金屬化合物上進行的,他的結論與當時公認的科學不同。普魯斯特的發現受到了其他科學家的強烈質疑。人們認為,這種反應是由于18世紀大多數科學家對純化合物和混合化合物之間的差異感到困惑。一位科學家并不反對普魯斯特是約翰·道爾頓,他同時也在發展他的多重比例定律的理論。他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這個原理,他注意到,當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化合物時,它們的比例與原始的化合物元素成正比。此外,他聲稱這些比率總是用整數表示當他聽到普魯斯特的定比例定律時,他意識到這個定律和多重比例定律結合起來,構成了最早的原子理論的基礎,這個理論根據固定的定律來解釋原子的行為。今天,科學家們認為定比例定律是一個重要的科學發現。它不是,然而,這是普遍正確的。有些化合物的結合超出了這項法律的嚴格比例。在18世紀,實驗并不像后來的幾個世紀那樣精確;測量報告也沒有足夠精確到注意到當時已知元素之間的變化。此外,同位素及其對化合物的影響還沒有被發現,把輕同位素和重同位素的影響考慮到原子量分析中可以解釋這一規則的例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