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蘭蒂效應是一個術語,它描述了一種導致交流(AC)傳輸線末端電壓升高的電氣現象。當傳輸線負載很輕或由于斷電而中斷時,很可能會發生這種現象。費蘭蒂效應是以電氣工程師的名字命名的1887年,薩巴斯蒂安·齊安尼·德費蘭蒂(Sa...
費蘭蒂效應是一個術語,它描述了一種導致交流(AC)傳輸線末端電壓升高的電氣現象。當傳輸線負載很輕或由于斷電而中斷時,很可能會發生這種現象。費蘭蒂效應是以電氣工程師的名字命名的1887年,薩巴斯蒂安·齊安尼·德費蘭蒂(Sabastian Zianni de Ferranti)為英格蘭的一座交流設施設計了發電站和配電網。電流之戰是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和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之間的爭論,托馬斯·愛迪生認為,直流電比交流電更好。英國德普福德電站的新建工程于1891年開通時,首次在其交流配電線路上表現出費蘭蒂效應費蘭蒂效應通常發生在與地面接觸的埋地輸電線路上,比如在德普福德發電站,而不是沿著架空的輸電線路。當輸電線路接近線路末端時,埋置輸電線路有助于增加負荷;因此,必須在地下線路上安裝并聯電抗器,以便穩定功率流。由于理想的分布是傳輸線接收端的降壓電壓與發送電源處的原始電源電壓,因此必須沿線路補償費蘭蒂效應,以避免向家用或工業設備輸送過高的電壓傳輸線的長度也是費蘭蒂效應的一個因素輸電線路在負載較輕時會產生感應電荷,隨著這些電荷的積累,必須在線路長度上每隔一段時間安裝電容器,以降低功率。同時使用并聯電抗器和電容器,并在需要時沿線路接通更多電容器,可使電壓更為協調一致或源端和線端之間的同步。在交流配電網中,功率因數是一個代表實際功率與視在功率的術語。實際功率是指傳輸線路中的功率,為接收端的設備產生工作功率。當補償費蘭蒂效應時,實際功率需要區別于視在功率,通過并聯電抗器施加所需的功率降壓量,以提供電壓升高的反作用。此外,線路工程師可以利用電容器的電子開關進行必要的調整,當監控費蘭蒂效應過載時
-
發表于 2020-09-07 07:07
- 閱讀 ( 1543 )
- 分類:科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