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選擇題
1. (單選)當需要對某個系統進行測試的時候,應該從哪些方面來設計測試用例?
A. 功能驗證
B. 性能相關的驗證
C. 兼容性相關的驗證
D. 安全性相關的驗證
E. 以上全是
2. (多選)軟件測試過程中,測試數據準備的痛點有哪些?(多選)
A. On-the-fly 測試數據準備的時間消耗
B. Out-of-box 測試數據的“臟數據”
C. 測試數據本身組合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D. 性能測試數據準備的時間消耗
E. 微服務化后,跨多個微服務的數據準備缺乏完整的知識體系
F. 微服務化后,測試數據準備的環境依賴性
3. (單選)無頭瀏覽器的主要應用場景是?
A. 網絡爬蟲
B. GUI 自動化功能測試
C. 頁面監控
D. 以上全是
4. (單選)以下不屬于 API 測試工具的是哪個?
A. Postman
B. SoapUI
C. JMeter
D. Selenium
5. (單選)以下屬于移動應用測試的工具是哪個?
A. Appium
B. UFT
C. TestNG
D. LoadRunner
問答題
1、GUI 自動化測試腳本分層設計的最佳實踐是怎么樣?
2、多個 API 連續調用的測試用例的難點是什么?你是如何來解決的?
3、單元測試中,樁函數和 Mock 函數用來解決什么問題,兩者又有什么區別?
4、性能壓測過程中,當面對大量并發用戶調用的時候,服務器端 CPU 的使用率是高好還是低好?為什么?
5、當需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大量 GUI 自動化測試用例的執行時,業界主流的解決方案是什么?
答案與解析
1. (單選)答案:E
解析:除了要考慮顯示的功能性需求外,還要涉及安全性、性能、兼容性等非功能性需求的驗證。
2. (多選)答案:ABCDEF
解析:關于現在流行的微服務模式,由于每個單一功能的服務都是獨立分開部署的,所以我們在準備測試數據時,還可能會遇到諸如環境依賴、跨多個微服務的數據準備缺乏完整的知識體系等問題。
3. (單選)答案:D
解析:無頭瀏覽器的主要應用場景,包括 GUI 自動化測試、頁面監控以及網絡爬蟲這三種。
4. (單選)答案:D
解析:Selenium 屬于 GUI 自動化測試工具。
5. (單選)答案:A
解析:UFT(以前的 QTP)屬于一款 GUI 測試工具,LoadRunner 屬于性能測試工具。而 TestNG 是一個用來簡化廣泛的測試需求的測試框架,適用于從單元測試到集成測試階段的測試。
Appium 則是一款很好用的移動測試工具。
6. GUI 自動化測試腳本分層設計的最佳實踐是怎樣的?
考點分析:GUI 自動化測試腳本的分層設計原理。
答案與解析:
大量 GUI 自動化測試能夠成功的關鍵,就在于腳本的分層設計。而腳本分層設計的核心思想就是模塊化。
首先,我們需要對頁面進行抽象,形成頁面對象模型。在這樣的測試用例中,你看到的都是類似于 XXXPage.YYYComponent.ZZZOperation 的語句。它們和實際的手工測試可以建立一一對應的關系,用通俗的話語來講,就是某某頁面上的某某元素,執行了某某操作。
接下來,為了使 GUI 自動化測試腳本更加符合業務場景的描述,同時進一步提高腳本的封裝性和可重用性,就需要引入業務流程腳本的概念。這里,業務流程和實際的業務流程也是一一對應的關系。這樣,測試用例就可以通過調用業務流程腳本來實現,測試用例本身的可讀性以及可維護性也會更好。同樣地,業務流程腳本,也是基于頁面對象模型實現的。
7. 多個 API 連續調用的測試用例設計難點是什么?你是如何解決的?
考點分析:多個 API 連續調用時,前后兩個 API 之間的參數傳遞。
答案與解析:
單個 API 測試并不難,難的是多個 API 的連續調用,并且后一個 API 的參數值使用的是前一個 API 調用的返回結果,這就要求多個 API 調用之間可以方便地進行參數傳遞。一個最典型的場景就是,前一個 API 調用會返回一個有效的 token,后一個 API 調用需要帶著這個 token 才能調用成功。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般來講有三種處理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手工復制前一個 API 返回結果中的某個值,然后粘貼給后一個 API 作為輸入參數。當然,這是最基本的方法,但是效率太低,而且無法實現自動化。
第二種方法是,使用基于代碼的 API 測試框架。由于此時所有的測試邏輯都是通過代碼來實現的,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實現 API 之間的參數傳遞。
第三種方法是,借助于類似 HttpRunner 之類的已有 API 測試框架。此類框架可以通過關鍵字,很方便地將前一個 API 的返回值中的某個值傳遞給下一個 API 作為輸入參數。
8. 單元測試中,樁函數和 Mock 函數主要用來解決什么問題?這兩者又有什么區別呢?
考點分析:理解樁函數和 Mock 函數的本質區別。
答案與解析:
當被測函數中調用了第三方的函數時,我們一般會采用樁函數或者 Mock 函數來模擬這些第三方函數,以此來實現被測函數的高代碼覆蓋率。可以說,樁函數和 Mock 函數的使用大大方便了單元測試的開展,同時也解決了單元測試的代碼耦合性問題。
但是,這兩者到底有什么區別呢?
通俗來講,如果你的測試驗證是在被測函數中進行的,那么此時你使用的就是樁函數;而如果你的測試驗證是在被模擬的函數中進行的,那么這個被模擬的函數就是 Mock 函數。
9. 性能壓測過程中,當面對大量并發用戶調用的時候,服務器端 CPU 的使用率是高好還是低好?為什么?
考點分析:理解性能測試指標解讀的復雜性,必須要全盤考慮多個指標間的相互關聯和制約。
答案與解析:
這個問題的答案,一定會有堅持不同意見的兩派人。
一部分人認為,CPU 使用率當然是越低越好。這說明后端代碼實現得很高效,只占用很少的計算資源就能實現較高的并發。并發情況下,越低的 CPU 占用率,說明系統可以繼續承載越多的并發負載。
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CPU 的使用率是越高越好。這說明系統的計算資源被充分利用了起來。
你同意哪個觀點呢?
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單單通過題干中的信息是不足以給出孰好孰壞的結論的。這里的關鍵是,隨著并發用戶數的上升,事務的響應時間是如何變化的。
如果隨著并發用戶數的增加,事務的響應時間也呈線性增長,但 CPU 的使用率一直上不去,這就是典型的 CPU 資源沒有被充分利用的現象。此時,你就需要去進一步診斷為什么 CPU 資源不能在并發場景下被充分利用。
而如果隨著并發用戶數的增加,事務的響應時間能基本保持穩定,同時 CPU 的使用率會隨著并發用戶數的增加呈線性增加,這反倒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結果,也就是說更多的并發用戶會需要使用更多的 CPU 資源。
10. 當需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執行完大量 GUI 自動化測試用例時,業界主流的解決方案是什么?
考點分析:測試執行架構的設計
答案與解析:
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回答,業界一般會采用兩種方案:
一種是,使用第三方的云測服務,比如國外的 Sauce Labs、國內的 Testin 等;
另一種是,自己搭建 Selenium Grid 集群。
其實,這兩種方案的本質都是將大量的測試用例以并發的方式來執行。
劃重點,記住,面試前多來我的知乎號看看面試題以及干貨,成功率一般都很高;小編親測有效。
來源:圖文來自網絡,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有總比沒有好,而且如果有時間,為什么不參與一下呢,比起拿到名次、證書,從中學到知識不是更為重要嗎,證書、學歷等都是簡單的門檻,到企業里你能否把工作做好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技術過關,才會受到大家尊重,發展也會更好。建議把目光放長遠。當然我也不是特別了解這個項目,如果報名要付出很多東西,比如大量的時間、金錢,那就沒有必要了。
···································^^····································
很不錯,如果有真金實料的話,用人單位會好好培養的
···································^^····································
大專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廣西賀州這個長壽之鄉
走出了兩位世界級的計算機大師
巧的是
這兩位大咖還是兩兄弟
他們就是
謝源(哥哥)、謝濤(弟弟)
謝 源
謝源,廣西賀州人,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電機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可擴展高能效體系結構實驗室主任,阿里巴巴平頭哥首席科學家、達摩院高級研究員,也是北京大學高能效計算與應用中心兼職教授。他1997 年在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獲學士學位,先后在1999年和2002年在普林斯頓大學電機工程系獲碩士和博士學位。
謝源是計算機體系結構、3D芯片設計領域的權威專家,其研究領域主要包括計算機體系結構、集成電路設計、電子設計自動化和嵌入式系統設計。2014年,他當選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IEEE Fellow),2019年11月當選美國科學促進協會會士(AAAS Fellow)。
謝源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計算機體系結構、集成電路設計、電子設計自動化、和嵌入式系統設計。在這些領域,他先后發表了近300篇研究論文,獲得多個國際會議的最佳論文獎,以及NSF CAREER award,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Google學術引用次數達到18000+。此外,他還獲得了體系結構頂會ISCA、HPCA和MICRO的名人堂大滿貫,可以說是中國第一人。
讓謝源名聲大噪,并獲得IEEE Fellow的研究成果是3D IC設計,這是他從2002年就開始努力的方向。這在當時并不是一個熱門領域。深鑒CEO姚頌曾在2017年教師節回憶稱,“直到2012年3D IC都還沒有廣泛應用。在這樣的十年里,謝老師承受著經費不足、不受關注等各種困難,默默地推動著它的發展。”謝源如今成績,就是對曾經付出的最好嘉獎。
清華電子工程系是中國芯片人才的搖籃,不夸張的說,這里走出了中國芯片產業的半壁江山。謝源是清華電子系中的桃李一員,但謝源又把清華電子系影響力推到更大。因為他還在以阿里平頭哥首席科學家的身份,搭班子、建團隊,力求實現“讓天下沒有難造的芯片”。阿里首款AI芯片、平頭哥首款硬件——含光800,就是謝源帶隊交出的第一份成果。
2020年2月28日,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計算機協會(IEEE CS)公布了2020年度技術成就獎(IEEE CS Technical Achievement Award)名單,阿里巴巴達摩院高級研究員、平頭哥首席科學家謝源獲得該獎項,這是其當選IEEE、AAAS、ACM三大國際頂級學會的會士(Fellow)后,獲得的又一國際頂級榮譽。據了解,今年(2020年)全球共有四位科學家獲得IEEE CS技術成就獎。
謝 濤
謝濤,廣西賀州人,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系講席教授,高可信軟件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副主任,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會士,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 )會士,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杰出科學家,中國計算機學會(CCF)杰出會員。
謝濤本科考入復旦大學計算機系,1997年畢業;其后碩士進入北京大學,2000年獲計算機碩士學位;再然后跟隨哥哥謝源腳步,赴美留學。他于2005年在位于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獲博士學位。與謝源專攻硬件架構不同,謝濤主攻軟件工程。在軟件測試、軟件解析學、軟件安全、智能軟件工程、教育軟件工程等方面卓有成果。曾獲得美國NSF Faculty Career Award、微軟研究軟件工程創新基礎獎、谷歌教授研究獎、Facebook研究獎、IBM Jazz創新獎、IBM教授獎。
謝濤從2007年開始和微軟雷德蒙研究院合作研發自動測試數據產生工具Pex,他設計和實現的Fitnex路徑搜索技術集成到Pex里成為其三大核心技術之一。自2015起,Pex被微軟發布為Visual Studio企業版的IntelliTest主打功能,使廣大Visual Studio用戶受益。基于Pex,他還設計了一款新穎的編程教育游戲Coding Duels,擁有幾百萬的注冊用戶,并被微軟研究院主辦的編程之美大賽和Imagine Cup大賽采用作為其主要競賽形式之一。
他從2015年開始和騰訊微信測試團隊合作研發一系列測試分析技術與系統,已部署在微信質量保障實踐中,涉及移動應用自動測試、神經機器翻譯異常檢測、微信小游戲抄襲檢測等。
他在國際軟件工程研究領域也做了大量的服務工作,像擔任《Software Testing, Verification and Reliability (STVR)》Wiley期刊的聯合主編、旗幟性國際期刊雜志《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Communications of ACM》等的編委會成員。他還被選為軟件工程旗幟性國際會議ICSE 2021(CCF A類會議)的程序委員會共同主席,是該會議43屆以來擔任該職位的唯一具有中國教育背景的華人學者。
2015年謝濤當選美國計算機協會杰出科學家(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2018年入選IEEE Fellow(2014年哥哥謝源獲得了IEEE Fellow榮譽)。2019年11月底,兄弟倆又同時當選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 Fellow。
知多點
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是世界上最大的專業技術組織之一,其頒發的計算機協會IEEE CS 技術成就獎創立于1985年,旨在表彰學者在過去10-15年中所做出的顯著推動本領域技術進步的卓越研究和貢獻,全球每年僅有1-5名科學家獲得該獎項。以太網絡發明人Robert M. Metcalfe博士及圖靈獎獲得者David Patterson都曾獲此殊榮。
AAAS(美國科學促進協會)成立于1848年,是全球最大的綜合科學學術組織,下設24個學部,服務1000萬以上的科學家,是《Science》雜志的主辦者、出版者。Fellow是該學會的最高榮譽,授予對象為對促進科學及其應用進步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
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ACM)是美國計算機協會的簡稱,創立于 1947 年,是全世界計算機領域影響力最大的專業學術組織之一。ACM Fellow是由美國計算機協會(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ACM)授予資深會員之榮譽,表揚對于計算機相關領域有杰出貢獻之學者,審查過程十分嚴格,每年遴選一次。全世界共有五百多位ACM Fellows,華裔院士二十余人。
來源:廣西新聞網、清華大學官方網站、CSND資訊、THU電子系校友會
給我們一顆小星星??
“星標”我們,你才能更好地接收每一條資訊、每一次福利和每一條路況~
老友粉們,趕緊設我們為星標吧!
大家都愛看
670余萬元!南寧法官“雙11”直播賣車,25小時賣出50輛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