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看到了什么。再試試接下來這張圖:

你認為孔雀的羽毛看起來是什么樣的?
別緊張,看到左半邊,說明你是正常的。(如果看到右半邊,請馬上聯系小編,或醫生!)
左邊是人類眼中的孔雀羽毛,而右邊,是孔雀眼中的孔雀羽毛。雖然左邊的色彩更絢爛,但對孔雀來說,通過眼中的紫外線受體,看到另一只為求愛而開屏的孔雀更為清晰。
不止孔雀如此。


是不是“白天不懂夜的黑”?為什么會這樣?
視覺是眼睛接受光刺激,經中樞神經有關部分進行編碼加工和分析后獲得的。視細胞是視網膜的感光神經元,分為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視錐細胞是是視網膜上的一種色覺和強光感受細胞,因樹突為錐形得名。人類每只眼球視網膜大約600-700萬的視錐細胞,大多分布在黃斑處,周圍逐漸減少。視錐細胞的類型多少,決定了眼睛能看到多少種顏色。一般認為人的視網膜上存在分別對紅,綠,藍的光線特別敏感的3種視錐細胞或相應的3種感光色素。當某一種顏色的光線作用于3種視錐細胞通過混色,人大腦就產生某一顏色的感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RGB三原色光模式來源。

RGB三原色光和繪畫中的“三原色”不同。繪畫時用三種顏色洋紅色、黃色和青色以不同的比例配合,會產生許多種顏色。如果三種色料相加,理論上會成為黑色,但實際上是深灰色。
盡管人類視覺在解析度、運動視覺以及立體判別上,都比鳥類、魚類好,但人類的眼睛看的沒有老鷹清楚,因為人類的視網膜只有三種錐細胞,比起具有四種錐細胞的鳥類、魚類、爬蟲類,所見顏色的范圍也比較窄。不同生物會根據實際需求,在演化中發展出不同的視覺系統。科學家曾用紫外線模擬昆蟲眼中的花朵形象,在昆蟲眼中,花蕊和花粉顆粒更清晰明亮。



科學家指出,許多動物可以看到人類看不到的紫外線,比如孔雀。而寶石甲蟲則可以發出人類看不到的反射光-圓極光,科學家認為這是它們用來交流的信號。而對于狗來說,嗅覺比視覺更重要。
最后再試試~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